陕北女作家丨闫丽:陕北的春天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3-31 12:50 1

摘要:陕北高原的春天,蓝天白云交相辉映,澄澈的天空仿佛一块巨大的蓝宝石,云朵如同轻盈的棉花糖般飘浮着。晴空万里之下,广袤的黄土地散发着独特的气息,那是岁月积淀的厚重与生命复苏的希望交织的味道。

陕北的春天

陕北女作家:闫丽

路遥笔下的陕北,总要历经一场与寒冬的鏖战,春天才会姗姗来迟。却也真是如此,构筑了陕北所特有的景色。

陕北高原的春天,蓝天白云交相辉映,澄澈的天空仿佛一块巨大的蓝宝石,云朵如同轻盈的棉花糖般飘浮着。晴空万里之下,广袤的黄土地散发着独特的气息,那是岁月积淀的厚重与生命复苏的希望交织的味道。

外地人印象中的陕北,一年四季是尘土飞扬,贫瘠荒芜。与南方的春不同,陕北的春来的慢一些。它的脚步沉稳,不随意乘着东风而来,更不会轻易的草长莺飞,而是从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里慢慢萌发。当河流开始涌动,脚下的泥土变得松软,才会让人恍然大悟:是春天来了。

在这片尚未彻底苏醒的土地上,唯有那倔强的红葱,率先破土而出,为大地涂抹上第一抹新绿。远处的老柳树紧随其后,树枝新芽悄然萌发。那嫩绿的芽苞,像是一个个娇羞的少女,躲在枝干的怀抱里,却又忍不住探出头来,好奇地张望着。最让陕北人欣喜的是,那些最爱的野菜悄悄探出了头,吃草的季节正式拉开序幕,田间地头又见提着篮子挖野菜的婆姨们的身影。这片土地正在慢慢苏醒,用最朴素的方式诉说着春天的故事,也带来了陕北人最钟爱的春之滋味。

黄土高坡的春天,总是隐隐约约的,雨吞吞吐吐下了点儿,树木就像刚睡醒的孩子,伸手蹬脚地挣扎,桃花、杏花开的争先恐后,为山野添上了一抹腮红。

山桃花在这凝重苍劲纯朴旷远的山卯、坡洼、沟壑中迎着风,静静地绽放着一份陕北春天独有的温柔娇羞的魅力。山桃花粉嫩嫩的花色,点亮着这厚重的黄土地,这一抹娇弱淡淡的粉与厚重的黄,形成一道强烈的反萌差,抚慰着沟壑群生的黄天厚土。

粉桃嫩柳中,寂静了整个冬天的村庄也热闹起来了。老人们三五一簇的拉拉家常,院落里、大门口的理发点,街头小卖铺的门前,娓娓道来的家事诉说,理发后轻松愉悦的感谢,沟壑间回荡着劳作间息的一首首山丹丹的陕北民歌,都在诉说着冬去春来的喜悦与温暖,每一场的奔赴都是值得的。真正的美好,就藏在这些温暖的互动中,细语温润,叩响着春的奏鸣曲。

此时的陕北高原,已然是处处生机。田间地头上辛勤劳作的身影,永远是这片土地上最美的风景。他们深爱着这片土地,春时播下希望的种子,土地也从不辜负他们的付出,以收获满满的秋回应着他们。春江水暖鸭先知,陕北高原也有河流,它们在春天的召唤下渐渐解冻。潺潺的流水声,仿佛是大地的心跳,充满了力量和激情。窗边的风铃,在春风的轻抚下,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叮叮当当,宛如一曲美妙的乐章,为春天增添了几分灵动与活泼。仿佛大自然的低语,感受生命的律动。

在陕北这个地方待久了,便会喜欢上这黄土高原上的沟壑,喜欢这独有的美景,多看山,多爬山,多感受,或许大山并没有你想的那么不好,走进去,便会放松,会自由。

在这陕北高原的春天里,人们沉醉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感受着春的温暖,汲取着春的力量。春天,是希望的象征,是新生的开始,让我们在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地上,追逐梦想,绽放光芒。

闫丽,中共党员,笔名拾光,1991年生,陕西吴起人,从事医疗卫生工作,业余爱好文学、摄影、登山等,延安宝塔诗词学会会员,多次在《陌上草根》《苏世杰的文学世界》公众号发表文章。

来源:林丽爱文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