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订单班 “上线”,苏州产教融合加速“出圈”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3-31 16:29 1

摘要:近年来,苏州职业院校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聚焦苏州“1030”产业体系建设,紧密结合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要,扎根区域、融入产业,打破了仅针对单一企业单一岗位的传统订单班壁垒,加快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和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让产教融合更有深度和

“加快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要求,也是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迫切需求。

近年来,苏州职业院校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聚焦苏州“1030”产业体系建设,紧密结合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要,扎根区域、融入产业,打破了仅针对单一企业单一岗位的传统订单班壁垒,加快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和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让产教融合更有深度和广度。

截至目前,此类“订单班”“冠名班”和现代学徒制等校企合作育人项目达398个,与近400家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紧密合作,探索出对接产业、辐射行业的新型订单班育人模式。

研发团队不可缺失技能人才,校所合作贯通全产业链服务

去年底,在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上,苏州市职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报送的《匠心铸梦 技能报国》视频案例在专题展上展示,引发观展人员热烈反响。视频以江苏省十大绝活绝技获得者、电子信息工程学院2009届校友程伟为第一人称视角,讲述了他在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所十二年工作中,坚守初心和匠心,跟随团队一起攻克芯片技术“卡脖子”的难题。

从一名默默无闻的高职生成长为掌握绝活的芯片工程师,程伟并非“独一份”。自2009年起,苏州市职业大学与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所携手合作,培养集成电路技术工程师,为纳米所充实研发力量。十几年来,校所联合培养了200多名工程师,其中近40人留在纳米所工作,2人已获高级职称,9人获得中级职称,更不乏姑苏高技能重点人才、金鸡湖双百人才等荣誉获得者。

苏职大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电子技术系主任钱国林回忆,2009年,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所刚开始对外提供微纳加工公共服务,研发团队中紧缺技能人才。苏职大当时是国内为数不多开设有微电子专业的高职院校,正契合纳米所所需。就这样,苏职大把微电子专业的教学实训地“搬到”了纳米所的加工平台,进入该项目组的学生在大三时前往纳米所顶岗实习一年,有科研志向的毕业时再继续留任,其余学员则可进入企业工作。在苏州,集成电路相关企业多达300余家。

去年从苏职大毕业的林文今年已经是纳米所的初级实验员。博士、硕士扎堆的地方,大专生能做点啥?这是林文刚入职时的担忧。但很快他发现自己是研究员的左膀右臂。“许多精密仪器的操纵和实验过程并不是研究员的专长,他们提出研究思路,我们来协助实验过程。”林文举例,最近他所在的团队在进行光刻研究,需要精细地进行图形转移实验,实验单位极其微小,每次实验都是林文和研究员组队才能完成。

林文在纳米所内做实验。 记者 袁艺 摄

苏职大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王赟介绍,IC制造所需的超净间建设、运营均需要极高的资金支持,光刻、测试封装等众多生产设备价格昂贵,一般高校内的设备无法完全满足学生的实践需求。依托校所合作,苏职大构建了“校内实践基地+纳米所加工平台+纳米所辐射企业”的三级产教融合实践平台体系,打造“教师-研究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师资团队,整合“教学-研究-工程”项目,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紧密结合,贯通全产业链服务。

企业研发中心“藏”在校内,“工作室制”培养现场工程师

最近,全球山姆商店的玩偶频频上新,在网上收获不少粉丝。其中软萌可爱的趴趴重力玩偶的设计师工作室便“藏”在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里。

走进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几百平方米的产品数字化设计实训基地内,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实操。实训基地旁还有一排工作室,透过玻璃门,多姿多彩的设计样品映入眼帘。这些是工业设计相关企业在校内设立的工作站,工作站里面的设计师既是企业的正式员工,又是工艺美院的毕业生,他们毕业不离校,一边工作一边指导在校生进行实训。

季梦芝是工艺美院2016届毕业生,毕业那年正赶上宁波和风进出口公司与学校联合设立设计研发工作站,她便应聘进入工作站。一年中除了回本部集中研发学习的日子,季梦芝大部分时间都待在母校。“我们是设计研发前锋部门,学弟学妹们在这里不仅是学习实践,他们的设计创意金点子很多,工作站的设计作品常常被总部直接采用、投入生产。”季梦芝说,青春活力的年轻人往往比成熟老到的设计师更能研发出热销的潮流产品。

工艺美院现场工程师教学中。 记者 袁艺 摄

工业设计学院院长李炜介绍,学院自2008年起便陆续引进企业研发中心入驻,采用工学交替、交互训教等方式,结合企业生产任务灵活组织教学,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标准,校企共同培养精操作、懂工艺、会管理、善协作、能创新的艺术设计人才。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先后立项教育部第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和江苏省第一批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项目。

入驻学校的企业多是行业领导者。比如广州中望龙腾软件公司是“国产版CAD开发者”,该公司正在与工艺美院联合实施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项目。企业把中望龙腾最新的设计软件和数字化工具、虚拟仿真资源带入校内,并选派3名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为学生提供真实的企业工作环境和实践机会。如今,校企已联合开发《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产品三维造型与结构设计》《三维建模与渲染》等5门特色课程,制定相关课程标准,构建出“岗课赛证”融通的育人体系。

“单家企业的每年用人需求有限,我们与行业领导者联合育人,毕业生有足够的竞争力,能够在行业宽广范围内找到合适的位置!”李炜说。

毕业证书和职业资质证一起到手,汽车美容师“全球通用”

“你这道接口处理得漂亮!”在苏州建设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巴斯夫汽车维修涂装项目班的课堂上,老师正指导学生开展实操,同学们佩戴防尘口罩和护目镜,神情专注。

德国巴斯夫汽车维修涂装职业教育项目乃全球性的校企合作项目。苏建交巴斯夫项目班始于2009年,至今已走过16个年头,为汽车涂装行业输送了近300名高素质技能人才。“在合作过程中,巴斯夫企业将先进的管理理念、最新的喷涂技术及汽车信息资料、培训课程、喷涂实训方案导入教学中,帮助我们的学生更好地掌握汽车喷涂技术。”苏建交汽车工程学院院长助理吕翼峰说。

苏建交巴斯夫项目班采用20人小班化教学,学生在三年级下半学期进行自主选择,通过笔试和面试以后进入项目班,在为期一年的学习后进入相关企业开展实习。“学生每周有两天开展项目班的学习,三天开展本专业的学习,相当于又多学到一门技能。”吕翼峰告诉记者,巴斯夫德国总部专门为项目班开发了课程及配套教材,并指派企业工程师进校为教师开展培训,定期对核心教师进行技能评估,并参照德国标准建立教师培养体系,确保教学质量与企业技术迭代同步。

苏建交的汽车美容车间。 记者 祁海琳 摄

走进苏建交巴斯夫项目班实训中心,学生正在老师的指导下有条不紊地开展涂漆、打磨等实操练习。墙壁上,巴斯夫汽车维修涂装职业教育项目全国优秀毕业生技能大赛一等奖、优秀合作院校、杰出贡献奖等荣誉彰显了苏建交十多年来的育人成果。记者了解到,巴斯夫企业每年联合全国合作院校开展汽车维修涂装技能竞赛,将岗位能力要求直接转化为竞赛标准,让学生基于真实场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突破传统课堂的局限,进一步提升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不同于单一企业订单班,在学生考核上,苏建交巴斯夫项目班由企业导师担任考官,学生通过笔试和面试后,在拿到学校毕业证的基础上,还能获得企业的毕业证以及全球通用的资质证,提升就业竞争力。“学生获得资质证后进入巴斯夫企业合作伙伴如丰田、奔驰等工作后,可以抵消一次企业内部的初级认证,缩短上岗培训时间,实现从‘学生’到‘员工’的丝滑过渡,形成技能提升到职业发展的良性循环。”吕翼峰说。在传统燃油车向新能源汽车转变的过程中,汽车涂装仍然是行业稀缺人才,目前,该项目班学员就业率持续实现100%。

来源:引力播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