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建设银行通过创新宣教形式,将反诈知识从“纸上谈兵”转化为生活化的沉浸体验,让金融安全知识真正渗透至社区、乡村、校园等社会毛细血管,形成了“可感知、可互动、可传播”的立体化教育生态。
中国建设银行通过创新宣教形式,将反诈知识从“纸上谈兵”转化为生活化的沉浸体验,让金融安全知识真正渗透至社区、乡村、校园等社会毛细血管,形成了“可感知、可互动、可传播”的立体化教育生态。
建设银行将反诈知识与地方文化深度融合,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激活教育场景。将“陌生电话别轻信”“高息诱惑必有坑”等反诈口诀编入节奏明快的民谣,配合发放印有48种诈骗案例的“口诀扑克牌”,让农贸市场商户在娱乐中掌握防骗技巧。推出《真假儿子》情景剧巡演,通过模拟“假冒亲友诈骗”“保健品骗局”等真实案例,在乡村舞台上演“骗术攻防战”,现场观众通过互动问答和标语唱读,将反诈知识转化为条件反射式的“肌肉记忆”。
针对老年群体,在社区开设“春日反诈课堂”,用真假币混合辨识、DIY手工活动等趣味形式,破解“安全账户”“养老项目”等骗局,并结合方言短视频强化知识留存。推出“金融管家”服务,为老人定制吴语版反诈指南,通过“鸡蛋不要放一个篮子”等生活化比喻,让资产配置和账户安全知识“零距离”触达。 面对青少年,将“游戏充值诈骗”“追星陷阱”等案例融入卡通动画,在幼儿园开展反诈儿歌教学,实现“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的裂变效应。打造“反诈堡垒”,通过微信公众号、抖音号发布情景剧短视频,以“假冒客服”“杀猪盘”等案例解析诈骗套路,线上覆盖超2万人。线下则在网点设置“反诈知识擂台”,利用智能语义解析系统可视化拆解诈骗话术,配合“账户安全锁”“亲属关怀”等手机银行功能实操教学,使老年客户防护工具使用率提升2.6倍。
未来,建设银行将继续以科技为笔、以人文为墨,在田间地头、社区楼宇、云端课堂书写更立体的反诈篇章。正如一位参与活动的老人所言:“反诈不是口号,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生活智慧。”当金融知识真正“活”在百姓的衣食住行中,便织就了一张全民共治的安全网,让诈骗无处遁形,让信任生生不息。
来源:财圈儿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