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翻开《长安的荔枝》,通往大唐底层社会,有一位配角李善德,从芝麻小官,却完成了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当李善德过五关斩六将,在权力的夹缝、生存的挑战中寻找一丝生机,我们得以窥探大唐繁华盛世下的权力倾轧、民生疾苦,听到一曲于微末处奏响的震撼人心的生命壮歌。
□宫晓雨(山西大学)
翻开《长安的荔枝》,通往大唐底层社会,有一位配角李善德,从芝麻小官,却完成了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当李善德过五关斩六将,在权力的夹缝、生存的挑战中寻找一丝生机,我们得以窥探大唐繁华盛世下的权力倾轧、民生疾苦,听到一曲于微末处奏响的震撼人心的生命壮歌。
《长安的荔枝》是马伯庸先生由兴而发的产物,历时11天,恰好与李善德输送荔枝的时间一致。得益于灵光乍现的头脑与厚积薄发的功底,他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为引子创作此书。借小人物的视角打捞历史长河中那些被遗忘的细节,在历史与现实的交融碰撞下,剖析封建王朝的权力逻辑,让小人物的悲欢离合穿透时空,引发当代人对人生和命运的深刻思考。
李善德本是名不见经传的一个小官,皇上设置了荔枝特使,要求在贵妃生辰之日将新鲜荔枝从岭南运送到长安。荔枝一日而色变,二日香变,三日则味变,从岭南至长安,沿途五千里,在交通不甚发达的大唐,简直天方夜谭。官员层层推诿,烫手山芋落到了李善德手中。算科出身的他开始缜密计算,亲赴岭南请教当地果农保鲜之法,在他们的支持下设计出“荔枝道”。六月初一,荔枝如约送到了京城,却只有两坛,随之而来的是因打破官场潜规则、触动既得利益者引来的联名弹劾。至此,他已心如止水,舍弃功名利禄,带领家人奔赴岭南,于乱世中寻得心灵归宿。
“骨肉恩岂断,男儿死无时。既是退无可退,何不向前拼死一搏?”一脚踏入运送荔枝的“死局”,李善德决心奔赴岭南,起码要尝试一次,在绝境中谋求生路。正如俞洪敏,因行业整顿,新东方面临艰难选择,退,意味着彻底失败,进,或许还有一线生机。他带着团队积极转型直播带货,不惧质疑,迎难而上,让东方甄选火遍全网,在绝境中开出了花。生活如逆旅,当身负重压、绝境裹挟时,也要怀揣拼死一搏的勇气,吼出“我命由我不由天”的豪情,破局而出。
“做人最重要的就是开心”是困境中自我疗愈的健康心态。当地官员推诿,计划难以实现,李善德就亲自下基层,真诚对待胡商苏谅,换得一份资金链,热忱请教阿僮,合力攻破技术关,双管齐下,终于找到了运送荔枝的最优解。绝境之中,若是一味焦虑恐惧,精神迟早会被压垮。然而如果积极转换心态,在解决困难的过程中寻找开心的点滴,破局之路也会变得轻松许多。如苏轼被贬黄州,生活困窘,他却在耕种中觅得乐趣,写下豁达诗篇。生活抛来苦与涩,无处可躲,不妨先收拾行囊,在点滴温情中寻开心,于微小成就中品甘甜。心怀希望,在苦涩中坚守,等待晨光破晓。
“和光同尘,雨露均沾,花花轿子众人抬”是逆境中化敌为友、借力打力的锦囊妙计。当揣着一肚子经验的李善德回到长安却屡屡碰壁,韩洄再次解局,一句话穿透大唐盛世繁华的表象,直抵权力运行与人性博弈的深层。李善德,作为官僚体系中绝对的弱者,想要凭借一腔孤勇走出活路,注定要被现实的暗礁撞得遍体鳞伤。他收起棱角,顺应环境,以低调换取生存的空间,解除潜在的敌意,将一个人的独木桥铺成众人通行的坦途。
马伯庸以笔为刻刀,凭借深厚的史学积淀,雕琢出鲜活立体的大唐。长安的朱楼绮户、岭南的椰林蕉雨,跃然纸上,节奏松紧得当,语言亦庄亦谐,于嬉笑怒骂间戳破权力与人性的真相。处于生活棋局之上,个体之力恰似微芒,虽渺小却也蕴藏力量,如李善德一般从底层汲取智慧,终能不啻微芒,造炬成阳。
来源:红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