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4 年初,当首批苹果 Vision Pro 用户陆续退货时,这个售价 3499 美元的 "未来设备" 已显露出市场困境的端倪。IDC 数据显示,初代 Vision Pro 自 2024 年 2月上市后,单个季度销量从未突破 10 万台,三季度美国销量较二
2024 年初,当首批苹果 Vision Pro 用户陆续退货时,这个售价 3499 美元的 "未来设备" 已显露出市场困境的端倪。IDC 数据显示,初代 Vision Pro 自 2024 年 2 月上市后,单个季度销量从未突破 10 万台,三季度美国销量较二季度暴跌 75%,全年全球销量未超过 50 万台。
如今,苹果即将推出的第二代 Vision Pro 正站在关键的十字路口 —— 搭载 M4 或 M5 芯片、新增 "太空黑" 配色的渐进式升级,能否摆脱初代 "高价鸡肋" 的标签,还是会重蹈覆辙?
初代困局:重量、价格与生态的三重枷锁
初代 Vision Pro 的市场溃败并非偶然。用户反馈揭示了其致命短板:650 克的机身重量导致 "佩戴 20 分钟即脖子疼痛",多位用户坦言设备 "长期吃灰",房地产经纪人 Dustin Fox 表示 "过去一年仅使用四次"。硬件设计上的缺陷还包括漏光问题(尤其对亚洲用户鼻型不友好)、视场角狭窄等技术局限,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使用体验。
价格策略成为另一道门槛。3499 美元的起售价加上 149 美元定制镜片和 499 美元 Apple Care 服务,总支出接近 4000 美元,这一定价将绝大多数消费者拒之门外。市场研究显示,即便在苹果忠实用户群体中,也仅有 3% 的人表示愿意为头显支付超过 3000 美元。更致命的是,高昂定价并未匹配相应的使用价值 —— 缺乏杀手级应用导致设备沦为 "昂贵的观影设备",超过 2000 款空间应用和 150 多万兼容应用中,鲜有能展现 MR 独特优势的创新体验。
供应链问题进一步加剧了初代的困境。发售仅三个月后,供应商就停止了相关组件生产;2025 年 1 月,苹果更是 "暂时" 停止了 Vision Pro 的整体生产。这种虎头蛇尾的表现印证了产品定位与市场需求的严重脱节,也为第二代产品蒙上了阴影。
二代升级:芯片与价格的有限突破
根据彭博社马克・古尔曼的爆料,第二代 Vision Pro 的核心升级聚焦于处理器,将从初代的 M2 芯片升级至 M4 或 M5 芯片。这一变化看似显著,但技术背景值得玩味:初代发布时 M3 芯片已问世,而若第二代采用 M4 芯片,意味着仍将落后于同期可能存在的 M5 芯片,延续了 "次旗舰" 策略。
郭明錤曾预测的 Apple Intelligence 功能支持,实际上已通过软件更新赋予初代设备,削弱了二代芯片升级的吸引力。
更值得关注的是价格调整。供应链消息显示,第二代 Vision Pro 起步价有望降至 2999 美元(约合人民币 22000 元),较初代降低 500 美元。
苹果同时在开发 1600 美元的廉价版本,计划通过降低屏幕分辨率、减少摄像头等方式控制成本,预计 2025 年底或 2026 年问世。这种梯度定价策略显然是对初代定价失误的修正,但 2999 美元仍属高端范畴,能否刺激大众市场需求存疑。
硬件改进方面,第二代试图解决重量问题,但进展有限。消息称苹果目标是减轻设备重量达三分之一,但受限于供应链技术瓶颈,这一目标可能难以完全实现。
新增的 "太空黑" 配色更多是视觉层面的微调,未能触及头显佩戴舒适度的核心痛点。在显示技术上,供应商仍在为满足苹果严格的品控标准而挣扎,这可能导致产品上市时间从 2025 年推迟至 2026 年初。
生态与竞争:渐进式升级的局限性
内容生态的匮乏是初代 Vision Pro 的阿喀琉斯之踵,而第二代在这方面的进展仍显缓慢。虽然苹果在 2025 年 WWDC 上宣布与影石创新合作,支持其全景相机 X5 和运动相机 Ace Pro 2 的素材导入与沉浸式查看,但这类专业创作工具仅能满足小众需求。对于普通用户期待的消费级应用创新,目前尚无突破性进展。
市场竞争格局则进一步恶化。Meta 的 Quest 系列持续迭代,2025 年推出的 Quest 4 价格可能下探至 499 美元区间,凭借更成熟的游戏生态和社交应用占据大众市场。国内厂商如华为也在加速布局 MR 领域,依托本土内容生态和更亲民的定价策略蚕食市场份额。苹果若不能在应用生态上实现突破,仅凭硬件参数升级难以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分析师郭明錤的观点揭示了苹果的战略困境:第二代 Vision Pro 专案 "规格变动有限,而是聚焦于改善供应链生产与管理效率",预计显著变化的机型要等到 2027 年才会量产。这种保守策略虽然降低了市场风险,但也可能错失 MR 技术普及的关键窗口期。
供应链数据显示,即便供应商已从 50-60 万台扩产到 70-80 万台规模,这一产能仍属利基产品范畴,反映出苹果对市场前景的谨慎判断。
第二代 Vision Pro 面临的根本问题,在于苹果试图用渐进式升级解决结构性矛盾。初代暴露的重量、价格与生态问题中,仅有价格得到有限调整,而核心的用户体验和应用场景缺陷未能根治。芯片升级带来的性能提升若无法转化为直观的体验改善,将难以打动消费者。
市场最终将给出答案。如果第二代 Vision Pro 能在 2025 年底如期上市,其初期销量可能因价格下调和忠实粉丝支持而有所改善,但长期表现仍取决于能否解决 "使用价值与价格匹配" 的核心问题。对于苹果而言,更关键的考验在于如何在保守升级与市场突破之间找到平衡 —— 毕竟,在技术迭代加速的 MR 领域,错过一个周期可能意味着永远失去市场主导权。
来源:咫尺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