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喋血:追踪“午夜幽灵”!2001武汉连环杀人案纪实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3-31 15:36 1

摘要:年轻的女学生章某刚踏进大院,一个黑影贴了上来。冰冷的刀锋抵住她,意图抢劫。章某下意识的呼救,凶手冰冷的刀刃在她身上连捅六下,年轻的生命瞬间凋零在血泊之中。

2001年的武汉,盛夏的燥热还没完全散去,一股阴冷的寒意却悄然笼罩了这座江边大城。

一种无形的恐惧,在街头巷尾弥漫,尤其是在夜深人静之时。

一切,都源于一个如同鬼魅般的“午夜幽灵”。

当年,5月7日凌晨,湖北美术学院宿舍区。

年轻的女学生章某刚踏进大院,一个黑影贴了上来。冰冷的刀锋抵住她,意图抢劫。章某下意识的呼救,凶手冰冷的刀刃在她身上连捅六下,年轻的生命瞬间凋零在血泊之中。

但这仅仅是个开始。

6月1日凌晨,武昌区园林局宿舍大院。又一名年轻女子王某,在家门口遭遇了同样的厄运。被持刀抢劫,王某奋起反抗,被凶手三刀毙命。

6月2日凌晨,女子陈某在宿舍楼下被盯上,凶手目标是她手中的提包。很快她的呼救声划破了寂静的夜空,这一次,是令人发指的38刀!现场惨不忍睹 。

6月3日凌晨,刘某在回家的小巷中被尾随,仅仅200米的距离,成了她人生的最后一段路。7刀,刀刀致命。这次,凶手行凶后,竟扒光了死者的衣物……

一个月内,四名女性惨遭毒手!作案手法相似:深夜、单身女性、尾随、抢劫、疯狂捅刺。一时间,“午夜变态杀人魔”的传言在城市中疯狂传播。

这时正临近高考和毕业季来临,女生们晚上再不敢独自温习功课;工厂的女工,下班路上都心惊胆战,结伴而行。

女性,夜晚都不敢独自出门。昔日繁华的江城夜生活,被紧急按下了暂停键,取而代代的是无处不在的恐惧和压抑。

市民们愤怒又无助,所有目光都投向了公安机关,要求尽快破案、缉拿真凶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案情重大,湖北省、武汉市领导高度重视,省公安厅厅长批示:“组织精干力量,必须侦破此案!”市委领导亲临现场。省厅副厅长、市公安局局长坐镇指挥,将此系列案件定为“5·7”系列杀人案,并悬赏10万元征集线索。

武汉市公安局立下“此案必破”的军令状。

武昌分局全警动员,局长亲自挂帅,抽调40名最精锐的刑侦骨干,组成“5·7”专案组,誓要将这个隐藏在暗处的恶魔揪出来!

刑侦、技侦、户政、巡警……各路警种协同作战,一张无形的大网悄然张开。面对凶徒连续作案的嚣张气焰,每一位参战民警都憋着一股劲。

凶手总是在夜深人静的凌晨作案,手段残忍,不留活口,这给侦破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困难:没有目击者,现场遗留的有效物证也是寥寥无几。

专案组成员顶着酷暑,一遍又一遍地返回案发现场(“5·7”、“6·1”、“6·2”、“6·3”),进行地毯式勘查。白天看,晚上看;晴天看,雨天模拟……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省厅、市局的顶级刑事技术专家也反复到场,运用当时最先进的技术,从不同角度固定现场。勘查范围以案发地为中心,如水波般不断向外扩展。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6·2”和“6·3”案现场,技术人员终于提取到了关键物证:

几枚相对清晰的血鞋印、一枚残缺的鞋印和牙印!这些,成为了日后锁定真凶的铁证。法医通过对受害者伤口的仔细检验,确定了凶器的大致形状:一种刃宽约2.5厘米的单刃刺器,类似常见的水果刀。

民警冒着近40度的高温,兵分四路,以案发地为中心,对周边500米范围内的住户进行拉网式走访。他们张贴悬赏公告,挨家挨户询问,不放过任何一丝可能的线索。

数千户居民,上万人的走访,终于找到了杨某等三名曾在案发时段见过可疑人员的目击者!

所有的信息汇集到专案组,经过反复比对、分析、研判,一个模糊的嫌疑人轮廓渐渐清晰:男性,年龄18至35岁,身高1.72米左右,中等身材,体格结实,皮肤较白。

那个诡异的“咬人”行为,让警方意识到,凶手可能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

专案组特地走访了省内各大医院的十几位精神科专家,专家分析,这种行为极有可能是心理变态的表现,这类人往往性格孤僻,喜欢独居。

结合所有线索,专案组召开了多次“案情大会”,邀请各路专家共同会诊,最终归纳出犯罪嫌疑人作案的八大特点:

作案时间:凌晨0-5点。地点:老城区小巷或院落门口。目标:单身夜行年轻女性(尤其身材不高者)。人数:单人作案。工具:2.5厘米宽单刃刺器 手段:事先踩点,蹲守,尾随,背后捂嘴/扼颈,持刀威胁抢劫,遭遇反抗即疯狂捅刺。目的:抢劫并以杀害被抢者为最终目的。心理:心理变态,仇视女性。

为了更直观地锁定目标,专案组甚至请来了美术学院的教授和刑侦画像专家,根据描述绘制了模拟画像,并制作了头部泥塑!一个若隐若现的“恶魔”形象,开始具象化。

为了防止凶手再次作案,一张覆盖全城,特别是武昌区的防控大网全面铺开,市局巡警配合,加大凌晨时段的巡逻盘查力度。

组织了500多名民警和近千名安保队员,在全区170个重点路口、部位设卡,严查过往可疑人员,派出多个便衣侦查小组,潜伏在可能发案的区域,秘密观察。

所有在凌晨时段被盘查到的可疑人员,一律登记身份,重点人员要捺印指纹、拍照录像,并对其住所进行搜查。

整整96天,参战民警放弃休息,严防死守。高压之下,同类案件的发案率得到有效控制,社会治安明显好转,抓获了一批其他类型的违法犯罪分子。

与此同时,一场更大规模的“平推摸排”行动在全区展开。所有民警都要熟记嫌疑人画像、体貌特征。以案发地周边的8个派出所为重点,对辖区内所有房屋出租户、宾馆旅店、单位门点、空置房进行地毯式清查。

目标是与所有18至35岁的男性常住、暂住、寄住人口逐一见面!责任层层落实,确保不漏一户、不漏一人。

三个月,排查了二十余万户,接触了十万余名符合年龄条件的男性。海量的工作带来了上百条线索,顺带破获了其他刑事案件两百余起。

但那个“幽灵”,似乎仍然隐藏在茫茫人海之中。

时间来到8月,酷暑依旧,破案的压力也达到了顶点。8月12日晚,专案组再次召开紧急会议,分析认为嫌疑人很可能仍在辖区内。

会议决定,发起第二轮集中清查行动,务必挖地三尺也要把人找出来!

8月13日上午,印有嫌疑人画像和特征的《紧急协查通报》火速下发到辖区内每一个宾馆、旅店、招待所,民警们再次投入到紧张的清查工作中。

上午11时许,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传来:某招待所的服务员报告,住在311房间,登记名为“胡成”的男性旅客,其体貌特征与通报上的画像惊人地相似!

参战民警火速赶到该招待所。当房门被撞开的瞬间,男子看到突然出现的警察,表现的十分慌乱,男子很快被控制带回警局。

警方在他随身携带的物品中发现了一件带有血迹的衣服,以及一把匕首,最为关键的是找到一双皮鞋,皮鞋的鞋底花纹,与案发现场提取到的血鞋印,完全吻合!

警方迅速对犯罪嫌疑人展开审讯,面对如山的铁证,这个双手沾满鲜血的恶魔负隅顽抗,百般抵赖,审讯一度陷入僵局。

警方调整策略,先从证据最扎实的武昌区几起命案入手,运用政策攻心和证据突破相结合的方式,步步紧逼。

当带血的衣物、吻合的鞋印、他留在受害者身上的齿痕吻合比对,一一摆在他面前时,化名“胡成”的段国诚心理防线逐渐崩溃!

他交代,不仅仅是武汉市的“5·7”系列杀人、抢劫案,还交代了在湖南等地犯下的数十起同类案件!其作案数量之多,手段之残忍,震惊了审讯的警察。

至此,这起震惊江城,让无数市民夜不能寐的“5·7”系列杀人案,在历经三个多月的艰苦侦查后,终于成功告破!

2003年4月24日,段国诚被执行死刑。

来源:土沙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