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孝南区陡岗镇A村是孝感的明星村,曾获多项全国全省荣誉称号……位于该村的某苗木基地600多亩枫叶林,每年如约将这里的秋天点燃。金色的稻田和红色的枫叶交相辉映,勾勒出一幅绚丽的乡村画卷,一度成为孝感有名的“网红”打卡地。
孝南区陡岗镇A村是孝感的明星村,曾获多项全国全省荣誉称号……位于该村的某苗木基地600多亩枫叶林,每年如约将这里的秋天点燃。金色的稻田和红色的枫叶交相辉映,勾勒出一幅绚丽的乡村画卷,一度成为孝感有名的“网红”打卡地。
2025年8月底,肖港法庭收到一份起诉状,诉状落款60户村民的签字和手印特别显眼。诉状上的原告正是最美乡村A村,而被告则是打造红枫林的某苗木公司。这份诉状引起了法庭负责人邓敏的关注——案件涉及这么多村民,原告是基层组织,被告是当地知名企业,两方又是长期合作伙伴,这起案件必须妥善处理。仔细翻阅案卷熟悉案情后,邓敏决定去一趟村里,实地了解情况,分别听一听村委会、村民、企业的意见。
经过三场面对面的交谈,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跃然纸上。2013年5月,A村与某苗木公司签订土地租赁协议意向书,经过一年的充分考察,双方于次年5月签订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双方约定将A村的153亩土地流转给某苗木公司从事种植彩色苗木,流转期限15年,流转价款每年每亩800元。合同签订后,原告依约向被告提供了土地,被告也依约种植了彩色苗木。合同签订后8年,被告一直按时支付了土地流转费,从2022年起,受大环境影响,被告的经营出现了问题,开始拖欠土地流转费,大量土地抛荒至今。村民既没有耕地可种也没有拿到土地流转费,不满情绪强烈。在协商无果后,村委会一纸诉状将该公司告至法庭。
前置分流:
精准分流纠纷,守护“最美乡村”
考虑到进入诉讼程序可能会造成60户村民的诉累,加剧双方的对立情绪,也增加了企业的诉讼成本。在征得当事人同意后,法庭决定先行调解,并将案件推送至区综治中心启动前期调解程序,并将案件分流至陡岗镇综治中心。与此同时,肖港法庭实时追踪案件流转节点,确定案件在法定审查期限内完成调解程序启动。
协调调解:
“法律”+“乡情”双管齐下,司法指导保驾护航
调解过程中,法官化身“法律顾问”,为双方当事人讲明法律关系,各自应承担的权利义务,核算土地流转金额;特邀A村乡贤,以局内人的身份用乡音乡情消弭对立情绪;综治中心调解员,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搬出“时间账”和“成本账”。通过“背靠背”+“面对面”的方式逐步推进工作,层层递进的调解,不仅缓解双方对立情绪,更精准破解矛盾症结。同时,调解员充分利用地缘优势,深入了解企业财产状况,为科学履约方案提供了扎实依据。
面对土地流转费、违约金计算等专业法律问题,肖港法庭及时进行专业指导,并协助调整调解方案,确保调解协议合法合规、公平公正。最终,在综治中心、乡贤联谊会、肖港法庭三方合力下,A村村委会与企业达成一致意见,确定解除双方签订的土地承包经营合同,由公司向村委会支付土地流转费31万余元,并将123亩土地复垦恢复原样。“首期支付+分期还款+担保兜底”的付款方案,既充分保障了村委会的合法权益,又切实减轻了企业的即时还款压力,为双方近20年的合作画下圆满句点。
效力衔接:
闭环解纷+履约提醒,筑牢权益防护网
调解协议达成后,案件由肖港法庭进行司法确认。法庭工作人员对当事人身份信息、协议内容进行认真审查,在确认协议内容真实、双方自愿、合法合规的基础上,依法作出民事裁定书,明确调解协议具备法律效力,为协议提供坚实的司法保障。同时向义务人发送《自觉履行义务告知书》,提醒其按约履行还款义务,从源头上减少后续执行问题,进一步巩固调解成果。
至此,这起群体性土地流转纠纷通过“案件分流+联动调解+司法确认”的全流程纠纷化解机制,用一周时间圆满化解,大幅缩短了解纷的时间,维护了村民、企业的合法权益,让闲置的土地不再沉睡,美丽乡村建设重新起航。
唱响解纷“合奏曲”,绘就和谐“新枫景”。肖港法庭将持续深耕“枫桥经验”本土化实践,通过指导人民调解、宣传法律知识、妥善处理纠纷等方式深度参与城乡基层治理。以综治中心为抓手,聚焦群众急难愁盼,以“案结事了人和”为目标,靶向发力、久久为功,让司法温度直抵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
来源:小可聊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