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人说五仁不好吃,我们认为:那是因为你还年轻,还没饱尝过生活的毒打。”
“桃李道歉真快,我骂人的话还没打完呢”。某小红书网友。
这几天,桃李面包“蛋月烧”月饼的广告语,翻车了。
原文是:
“有人说五仁不好吃,我们认为:那是因为你还年轻,还没饱尝过生活的毒打。”
网友认为,桃李面包在“教育年轻消费者”。
微博喜提热搜:
没饱尝过生活的毒打#
前段时间,“教育消费者”的百果园董事长,刚刚被网友“教育”了……
大叔在去年年度危机公关复盘里,早就强调过:
同样的错误,正在被重复。
桃李和百果园的危机,表面看是“品牌爹味太重”的问题,本质是:
品牌在无意识情况下主动介入了“代际关系”这个议题。
大叔也反复强调了,群体摩擦加剧的当下,品牌一旦陷入群体对立之中,就容易出舆情。所有品牌都应该加强这个敏感度。
但两个品牌在回应上,有区别。
百果园,没有道歉,只是通过第三方解释:老板的话被断章取义了。
言下之意:我们没错……
桃李面包呢,一天紧急回应了两次。
第一次回应来自客服,时间是昨天(9月5日)早上7点,强调“上线一天就下架”。
“关于您问询的广告画面,在上线一天后已下架。本次投放是我们第一次尝试开放式的内部共创机制。为了兼顾不同年龄阶段的共鸣,公司邀请了不同年龄层的同事自由创作文案,最终共产出了20组版本进行投放,本意是希望通过多样化的表达与不同受众建立连接。但其中一个版本在投放后引发了争议。对此我们表示歉意,并将进一步完善审核机制,努力在鼓励创意的同时,更好地平衡审慎把关,避免类似情况再次发生。感谢关注。”第二次回应来自官方账号,时间是昨天(9月5日)中午12点,强调:“认错,年轻人接管,并直接把锅甩给了领导。”
一天两次道歉后,热搜话题变成了:
评论区呢,也从前几天的“一边倒”,开始出现分化。
一些网友认为,道歉不诚恳,应该打折(这个文末会讲),应该让领导出来录个道歉视频(这个千万不能听,大叔也反复强调过了)。
还有一些网友认为,道歉挺快的,让年轻人接管是对的,补救公关做得不错。
还有网友模拟了领导和下属的对话:
甚至有网友看完第二次回应,觉得很“爽”。
大叔看到,还有网友把其他文案的照片,贴在评论区。
比如:
网友1:这不挺好么,非常敢说。
网友2:(giao)这个广告就正常多了,还蛮有创意的
大叔继续刷小红书,还刷到了更多文案,比如:
“我本千金大小姐,因奸人所陷被偷走璀璨人生无奈来桃李打工,卖桃李蛋月烧。现在只差卖完桃李蛋月烧我就能东山再起,夺回属于我的一切!”
“预算不足呜呜,打个联合广告,拜托了各位亲亲”
“我也不想当显眼包,可是马上中秋了!”
甚至有网友总结:
“桃李太勇了,打工人嘴替”。
这些文案,都挺共情打工人的嘛……也由此看出,桃李第一次回应说的“20组文案共创”,情况基本属实!!!
但你可能会问:
品牌是不是完全不能介入“代际关系”呢?
其实不是,你看桃李其他广告文案中多次提及“老板”,也没翻车啊。原因就是:
在代际关系描述中,品牌文案要站在年轻人立场,共情打工人。
其实,成功的案例很多,近一点的案例是babycare的《上一代偷偷送走孩子的宠物》,远一点的案例就是b站的《后浪》。
当然,也均有争议。所谓无争议不传播嘛。
最后,桃李有没有可能是故意要做“黑红”营销呢?
大叔认为不是,简单谈3点。
1、知错就改。
意识到错误,就赶紧跪,这是基本态度问题。百果园就是没想明白这个,非要把“锅”扣在媒体断章取义上,自己很委屈……一对比就能感知品牌对于社会情绪、媒体生态和公关价值的不同理解。
2、找到“病根”。
一般的危机公关声明,都会把“处理相关员工”写上,以展示品牌的“行动”,但也容易被贴上“下面的人背锅”的标签。桃李这次的危机沟通呢,本质是上一代人(领导)爹味太重,所以,干脆直接把领导推出去,接受毒打,这就找到了“病根”,好像还是第一次看到这种操作。
大叔搜索发现,桃李之前也翻过车,网评几乎是一边倒,这次明显有区别,也是因为抓住了“病根”,并迅速反应。
3、减营销味。
大叔看到,不少网友提出,只要你打折,我就原谅你。但桃李并没有再跟进。从营销的角度,如果此时再去抽奖给年轻人主动送点五仁月饼,或者直播间限时促销,流量不就接住了嘛……
但如果真这样呢,营销味儿就太重了,黑红营销反而被坐实了,质疑声可能就更大了。
最后,你怎么看此事?欢迎你在留言区聊聊。
来源:万能的大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