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食品消费将呈六大趋势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3-31 15:43 1

摘要: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于3月中出台。“民以食为天”,食品消费也将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在国家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下,中国食品消费蓄势待发。近日,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于3月中出台。“民以食为天”,食品消费也将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在国家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下,中国食品消费蓄势待发。近日,第112届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CFDF食饮产业发展大会在四川成都举行,会上发布了《2025中国食品消费趋势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白皮书》结合多元渠道、精准营养、情绪价值、人群转型、智能体验、绿色革命六大核心趋势,深入解读消费人群变迁、剖析食品消费需求、洞察多元渠道变革。

中粮集团营养健康研究院消费者与市场研究中心主任助理曲锴锐在解读《白皮书》时指出,食品消费在过去5年发生了显著变化,如健康和线上消费崛起、新兴技术涌入、文旅类消费增长等。未来,渠道品牌化、消费者营养认知提升、情绪价值需求增加、城乡消费互动、东西方融合等将成为新的趋势,AI在风味设计、营养分析等方面的应用将为食品产业发展带来新机遇。

随着渠道呈现出多元化变革的新趋势,品牌正借助渠道之力构筑新生态。

渠道“价性比”成为“硬通货”。在渠道供应链优化上,“降低成本+精准场景定价+产品创新”正在成为渠道打造自有性价比爆品的标准模式。

渠道品牌功能效应强化。借力供应链整合能力,渠道逐步强改自身IP价值,结合会员制等方式,持续强化自身品牌渠道护城河。

强大的渠道力也为商业创新带来新空间。从线下走向线上,借鉴互联网产品创新模式,利用渠道定制的方式反向推动爆品开发,帮助渠道品牌形成差异化竞争力。

随着居民营养健康需求从大众营养到精准营养的转变,基于细分人群的营养健康产品蓬勃发展。西方营养科学理念与传统中式养生融合碰撞,也为营养创新产品提供了丰富空间。

适老强化,老年营养新关注。近年来,老年营养关注度持续上升,随着老年群体营养认知能力的不断提升以及营养强化技术的适配,适老产品持续升级。

精细育儿,儿童食品精准强化。科学育儿趋势下宝爸宝妈更加关注营养理念,伴随营养信息传播,功能性原料以及科学配方创新产品愈发受到关注。食品企业开始针对儿童成长、过敏等问题设计新产品,定向提供专业营养支撑。

中西结合,食养理念深入日常。伴随人们对健康关注的提升,青年养生更加拥抱中西结合、食养理念的新潮流。

无论是美味的体验亦或是有共鸣的营销宣传,情绪价值新场景正在为食品疗愈带来新机遇。

对消费者而言,情绪价值,就是真的“值”。伴随中国城镇化的加速,故乡的味道、回忆的味道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人情感释放的良药。食品的情绪价值来源于体验,独特的体验才有其价值。

“土味”背后是独属于国人的文化体验,是血脉文化的觉醒。近年来,各地纷纷举办非遗美食节,宣传当地美食,结合社交媒体的快速发酵,帮助故乡风味、回忆味道破圈传播,引发乡愁背后的共鸣。

AI加持,成就万千个性的表达。对于食品消费,AI的加持让定制化、个性化的表达成为可能,营销持续加速,消费者与食品产品的互动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当“一老一小双轮驱动”遇到“一近一远双向奔赴”,消费人群的转型升级为消费市场发展增添新动力。

代际需求交叉,“银发+育儿”家庭需求爆发。更为丰富的信息获取和学习能力让80、90后的育儿消费行为高度理性化,逐步成为家庭消费的核心决策者,其消费行为也呈现“反过度消费”、倾向圈层共识、关注营养技术信息的高度理性化。这让更多的无添加、强营养产品收获关注。与此同时,55岁以上人群消费力持续释放,老人的需求受到进一步关注。适老化产品成为家中的必备选择。

向往“生活在别处”,城市、小镇人群的双向奔赴带来新的消费机会点。一线城市与新一线城市居民偏好个性化产品,向往小镇里的“松弛”生活,引爆市集、夜市经济,小城市文旅成为食品消费的又一显著需求;下沉市场则更关注性价比的高线级市场平替,品牌平替和折扣店成为流量密码。

信息的高速传播加速了文旅开放进度。伴随国门的进一步打开,外国游客有了更多认识中国下沉市场城市的可能,地方特色美食和中国传统伴手礼或将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一张新名片。

智能化创新创造,科学助力美味体验升级。随着AI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食品品牌及餐饮渠道开始利用AI技术分析消费者的偏好,设计、推荐更容易受到消费者偏好的相关风味。

AI助力营养个性化升级,食品营养认知提升。AI的出现也彻底改变了消费者获取食品产品相关营养信息的方式,怎么吃得健康、吃得营养不再只是单方面的营养专家分析,而是可以结合自身身体状况的需求分析出的结果。例如蒙牛联手智谱AI、腾讯等多家科技巨头,共同发布了首个营养健康领域模型。

AI智能与传统文化碰撞,助力特色风味创新。当现代新型技术遇上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美食创意不再只是大厨们的专利,人机共创正在成为更加流行的创新创意方式。AI的智能化分析、推荐能力,为地方特色、非遗美食创新打开了新思路,特色风味进一步破圈。

供应链溯源持续优化,区域特色农产品品质升级。利用物联网设备、区块链技术结合直播带货等传播形式,国内食品的溯源能力进一步强化,在为食品安全提供保障的同时,也进一步推动了区域特色农产品品质认知的提升。借助溯源技术和视频平台,消费者与源头企业之间形成良好互信。

绿色环保包装再升级,消费者可感知的低碳生活。有别于曾经消费者对于环保理念认知的简单粗暴,当前食品行业的消费者环保意识有了更加系统性的提升,绿色环保包装成为食品企业与消费者沟通绿色价值的最直观桥梁,也是企业强化与消费者互动的重要手段。

贴近大自然,纯净配料表受好评。用相关生物技术,提升自身产品的纯粹属性,依靠天然防腐技术保障食品安全,正在成为越来越多食品企业的追求。

(章玉)

来源:中国食品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