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稳居全国休闲城市前列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7 09:14 1

摘要:日前举行的华东师范大学休闲文旅产业研究院成立大会暨“休闲——未来超级产业”研讨会上,《2025中国城市休闲化指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发布。结果显示,北京、上海、广州、重庆、深圳稳居全国44个重点城市休闲化发展综合排名前5位,构成“头部阵营”。其中,上海凭

从“苏超”点燃全民热情,到上海博物馆古埃及文明大展火爆“出圈”,无不见证着休闲产业崛起。休闲产业也正在成为贯穿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兴“超级产业”。

日前举行的华东师范大学休闲文旅产业研究院成立大会暨“休闲——未来超级产业”研讨会上,《2025中国城市休闲化指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发布。结果显示,北京、上海、广州、重庆、深圳稳居全国44个重点城市休闲化发展综合排名前5位,构成“头部阵营”。其中,上海凭借均衡发展的综合实力,稳居各项指标前列。

休闲软实力决定城市休闲吸引力高低

此次发布的报告以全国44个重点城市为研究对象,人口总数约占全国的31.91%,GDP约占全国的47.40%,几乎涵盖当前国内所有的城市类型。

报告显示,包括上海在内,综合排名前5位的城市之所以能成为头部,并非单一维度突出,而是其经济基础、休闲服务供给、交通保障等领域的全方位均衡发展。杭州、成都、苏州、南京、武汉紧随其后,形成第二梯队。

从区域格局看,以长三角、珠三角和成渝经济圈为代表的城市群在排名中集体凸显优势,不仅展现出强大的区域协同效应与集聚发展能力,更初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休闲城市群”核心增长极。 ▼下转第三版(上接第一版)其中,长三角地区被报告评价为“中国城市休闲化水平最高、覆盖区域最广、辐射人数最多、发展模式最成熟”的区域。

报告进一步分析指出,不同城市的休闲化驱动模式存在显著差异,主要可分为三类:北京、上海属于“综合驱动型”,经济产业、休闲服务与交通设施三大核心领域并驾齐驱,发展动力均衡强劲;昆明、海口、拉萨等城市属于“消费驱动型”,本地居民内生休闲需求与外来游客旅游度假消费共同拉动发展;东莞、烟台、南通、佛山等则属于“经济驱动型”,以制造业为核心的经济发展动能,为城市休闲化建设提供坚实支撑。

课题研究首席专家、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楼嘉军介绍,城市休闲化发展正从“拼硬件”迈向“重体验”,休闲软实力已成为城市休闲化发展的关键竞争力。他表示,文化魅力、服务品质、休闲氛围与城市休闲个性构成的休闲软实力,直接决定城市休闲吸引力高低。例如,成都的“慢生活”理念与“烟火气”、杭州的“数字文旅”与“湖城合一”意象、长沙的“媒体艺术”与“新消费品牌”标签,以及上海的“魔都魅力”与“精致情调”,均是通过塑造独特城市品牌形象,打造休闲文化IP,将在地文化优势转化为可感知、可体验、可传播的休闲魅力,最终形成独特且强大的发展动能。

AI时代的“超级产业”主打生产快乐

世界旅游组织的预测数据显示,到2030年,全球休闲经济规模将占到全世界GDP的30%。尤其在中国,随着物质需求逐渐饱和,精神需求将迎来一个爆发期,“情绪经济”也将加速崛起。

多位与会专家均认为,休闲产业未来的潜力巨大。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东师范大学校长钱旭红认为,在全球技术突飞猛进、人工智能加速替代传统工具型劳动的背景下,人类正迈入以精神提升与兴趣满足为核心的休闲新纪元,休闲产业不仅是经济的组成部分,还将跃升为引领社会进步的“超级产业”,深刻影响未来的生活方式与价值创造。

“未来,最稀缺的资源不再是金钱,而是情感陪伴。最大的产业,将是生产快乐的产业。”北京大学教授吴必虎表示,面对人工智能的冲击,休闲产业将承担社会“稳定器”与“疗愈师”的双重作用。具体而言,通过拓展户外旅游、文化体验等休闲场景,既能创造大量就业空间,也能为公众提供情绪释放、缓解心理压力的渠道。他进一步建议,打造休闲化城市,需构建“居游并举、主客共享”的价值体系,营造兼具社交功能与情绪价值的公共休闲服务空间。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李想进一步谈到,随着消费者的需求日益从“物质满足”转向“体验感知”,传统以资源为核心的旅游产品开发模式已难以适应需求。面向未来,要进一步从受众体验的维度,重构旅游产品与服务价值,通过深挖在地文化、设计沉浸式场景,让游客在休闲过程中获得情感共鸣与精神满足。

来源:金台资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