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簇锦攒花斗胜游”,这是古人形容春天万物复苏、繁花似锦场面时的感慨,但是用来形容盐湖区博物馆馆藏的堆锦四季花卉屏,也不为过。今天,就让我们驻足堆锦四季花卉屏前,欣赏别样的繁花美景。
堆锦四季花卉屏:
堆云如塑 锦上添花
记者 杨颖琦
文物名片
主角:堆锦四季花卉屏
出生时间:民国
尺寸:纵106厘米、横27厘米
藏宝地:盐湖区博物馆
“簇锦攒花斗胜游”,这是古人形容春天万物复苏、繁花似锦场面时的感慨,但是用来形容盐湖区博物馆馆藏的堆锦四季花卉屏,也不为过。今天,就让我们驻足堆锦四季花卉屏前,欣赏别样的繁花美景。
堆锦四季花卉屏,顾名思义,是以春、夏、秋、冬四季的花卉为主题,通过堆锦工艺将不同季节的代表性花卉栩栩如生地呈现出来。在这面色彩艳丽的屏风上,每一幅花卉屏都仿佛是一扇通往自然花园的窗口,让人们足不出户便能领略到四季更迭中的花卉之美。
春天的花卉屏上,牡丹盛放,带来了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春日气息;夏天的画面中,往往少不了亭亭玉立的荷花,舒展的荷叶、摇曳的荷花,宛如置身真实的荷塘美景;秋天的花卉屏是菊花的舞台,各种姿态的菊花争奇斗艳;冬天的花卉屏上,傲雪凌霜的梅花则成为主角。梅花的坚韧和花瓣的纹理及那一抹鲜艳的红色通过丝绸的细腻质地表现出来,令人过目不忘。在匠人们的手下,细腻的丝绸和精湛的技艺将花朵鲜嫩的质感和舒展的姿态表现得淋漓尽致。花瓣的纹理、花蕊的细节都清晰可见,仿佛能闻到那淡淡的花香,感受到来自大自然的温暖与希望。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花卉常常被赋予各种象征意义,如牡丹象征富贵,荷花象征高洁,菊花象征长寿,梅花象征傲骨等。将这些花卉组合在一起,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自然、生命的敬畏和热爱。
从制作工艺上看,堆锦四季花卉屏的每一道工序更是凝聚着匠人的心血。在制作时,首先要将图案描绘在薄纸板上,再分解成若干块,在这些纸板上“贴飞边”“压纸捻”“续棉花”,后蒙上所需绸缎,并按图案要求将蒙上的绸缎经过“拨折”“软褶”“彩绘”“贴金锡线”,使其成为片状半成品,然后将此半成品平面拼贴在已经绘好场景的底板上,装入框中,一幅形象生动的堆锦即完成。在这个过程中,“续棉花”的厚度决定了花卉的立体感和层次感;“蒙绸缎”时要确保绸缎平整光滑,以展现出丝绸的质感和光泽;彩绘则为花卉增添了丰富的色彩和生动的细节。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匠人全神贯注、精心操作,任何一个小的失误都可能影响最终的效果。
究其历史渊源,堆锦这一技艺起源于盛唐时期,最初是宫廷丝绸画的一种,以丝绸为载体,丝线为颜料,针为笔触,巧妙地将国画的墨韵与油画的塑感相结合,层层叠叠,呈现出超乎寻常的立体视觉美感。在唐代,堆锦多用于皇家服饰、屏风、挂毯等物品上,是皇室贵族身份地位的象征。后来,唐玄宗李隆基将唐朝宫廷中以丝绸为材料的堆绢工艺带到上党地区(今长治),其后流入民间,从此上党堆锦在太行山麓落地生根。
古往今来,执于传统技艺的工匠们在探索中追求,在追求中钻研指尖上的艺术,用一针一线堆砌出令人惊叹的装饰图案和民间艺术精品。如今,他们不断探索创新,将堆锦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开发出更多符合现代人审美和生活需求的产品,让堆锦艺术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更让我们在欣赏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民间艺人的工匠精神。
来源:运城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