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会儿太阳已经走到黄经165度的位置,打从春分(黄经0度)开始算,每挪15度就是一个节气,白露就是秋天递来的“降温通知”。
“一阵秋风一阵凉,今早出门见白霜”——可不是嘛,秋分前的白露一到,秋天才算真的有了模样。
这会儿太阳已经走到黄经165度的位置,打从春分(黄经0度)开始算,每挪15度就是一个节气,白露就是秋天递来的“降温通知”。
古人说“露气寒冷,将凝结也”,白天晒着太阳还觉得有点燥,夜里一降温,墙角的小草、院子里的花瓣上,准能瞧见一串串透亮的露珠,摸上去冰冰的,这就是白露给咱的见面礼。
村里老人总念叨“过了白露,夜寒日暖”,这话太实在了。
从白露这天起,夏天的“热劲儿”就像退潮似的慢慢没了,冬天的“凉气”开始一点点往南跑,每天早上起来都能明显感觉比前一天凉。
大伙儿可得记着,别再穿短袖晃悠了,尤其是早晚出门,给孩子、老人多带件薄褂子,免得着凉——这白露天的风,吹着不疼,可真能钻骨头缝儿!
2025年的白露有点特别,是咱农民常说的“白露逢双”。
啥意思?就是白露当天的农历日子是双数呗——今年9月7日白露,对应农历七月十六,十六就是双数,这在老辈人眼里,那可是秋收的“好兆头”!
农村里一直传着这么句话:“白露单,雨涟涟;白露双,粮满仓”。
要是白露赶在农历单数日子,比如十五、十三,接下来保准秋雨下个没完,地里的玉米、水稻泡在雨里,穗子容易发芽,收割的时候一脚泥,晒谷场也用不上;可要是逢双,往后的天就敞亮了,天天出太阳,庄稼能安安稳稳“长饱满”,割下来拉回家,摊在场上一晒,金灿灿的粮食装袋入仓,心里别提多踏实了。
对咱种地的来说,这“逢双”的白露,就是老天爷给的“定心丸”!
白露一到,地里的活儿就闲不住了,“白露栽葱,白寒露种蒜”,这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种地经”,半点儿不能错。
大葱这东西就爱凉快,现在栽正合适,等明年开春返青了再挪地方,移栽的时候得多培几次土——你别嫌麻烦,培土越厚,葱白长得越长,冬天腌咸菜、炒菜都够味。
大蒜就讲究“火候”了,种早了冬天容易长太旺,一冻就死;种晚了苗太弱,过不了冬。
寒露前后种蒜最好,必须让蒜在结冰前长出5片叶子,这样才能抗冻。
还有句老话“葱栽深,蒜栽浅”,大葱移栽得埋深点,大蒜播种就开浅沟,盖土2指厚就行,要是搞反了,蒜出不了苗,葱长不壮,那可就白忙活了!
“白露当天啥天气,冬天就啥样”,村里老人都懂这个理,几句老话就把冬天的冷暖说清楚了。
要是白露当天太阳特别毒,天空红彤彤的,那今年冬天指定暖和。
为啥?因为晴天说明南边的暖空气势力强,把北边的冷空气挡在外头,冷空气来不了,冬天自然不冷。
可暖冬对咱农民不是好事:虫子冻不死,明年地里病虫害准多;地里的麦子可能长得太快,养分耗光了,开春一冷就容易冻坏;土壤里的水分也蒸发得快,明年播种都费劲。
要是白露当天热得晚上睡不着,那到了腊月(就是农历十二月,小寒大寒都在这月,本该冻得手都伸不出来)可能就穿单衣都不冷。
老话说“该冷不冷,五谷不登”,暖冬往往意味着明年收成不好,这是咱最不愿见的。
但要是白露当天下雨,不管是毛毛雨还是大雨,那冬天指定下雪多,甚至雪能把家门堵住!“雪下三场麦满仓”,大雪就像给麦子盖了层棉被,能保住地温;化雪的时候,雪水既能浇地,又能冻死地里的虫子;雪水里还有养分,明年麦子准长得好。
还有“白露打雷,冬天冻裂缸”,白露一般不打雷,要是这天打雷,说明冷暖空气“打架”打得厉害,那冬天指定特别冷,水缸都能冻裂。
虽然冷点能冻死虫子,可太冷了,麦子、油菜也容易冻坏,真是“冷也愁,暖也愁”。
这些老话不是瞎编的,是老辈人种了一辈子地,看天看地总结出来的经验。
现在虽然有天气预报,可这些老话里的道理,还是能帮咱安排农活、准备过冬。
今年白露是“双日子”,秋收肯定顺顺利利,可冬天到底冷不冷,还得看今天的天气。
今天白露,你们那儿是大晴天、热得慌,还是下雨、甚至打雷了?不妨照着老话说的猜猜今年冬天,等明年开春,咱再看看这些老话准不准!
结尾:
其实啊,节气就是老天爷的“时间表”,老话就是农民的“工具书”。
不管冬天冷还是暖,只要咱顺着时节来,该种的时候种,该收的时候收,日子就差不了。
这白露节气,还有这些老经验,传了一代又一代,传的不只是日子,更是咱中国人跟着自然过日子的智慧!
来源:咖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