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科普】抗凝vs抗血小板:保护血管的两种方式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3-31 15:11 1

摘要:我们的血管就像城市里的马路,血液在通畅的道路上奔流,把氧气和营养运送到全身各处,但一旦发生“交通事故”——血栓形成,就会像早高峰堵车一样,使得重要器官“断粮断氧”,引发心梗、脑梗等严重后果。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可以预防或治疗这种严重的情况,确保我们的身体正常运转

我们的血管就像城市里的马路,血液在通畅的道路上奔流,把氧气和营养运送到全身各处,但一旦发生“交通事故”——血栓形成,就会像早高峰堵车一样,使得重要器官“断粮断氧”,引发心梗、脑梗等严重后果。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可以预防或治疗这种严重的情况,确保我们的身体正常运转,那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两种重要的保护血管的方式。

1.抗凝治疗:主要是通过药物如肝素、华法林、新型抗凝剂(利伐沙班、达比加群)等,抑制血液中某些凝血因子的活性,从而预防和治疗血栓性疾病。抗凝药物主要适用于:1.心血管疾病领域:心房颤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急性冠脉综合征;2.静脉系统疾病: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肺栓塞(PE)血栓性静脉炎;3、其他高风险情况:遗传性易栓症、恶性肿瘤相关血栓、长期卧床或重大手术后等;

2.抗血小板治疗:抗血小板治疗主要针对动脉血栓,抑制血小板聚集及预防以血小板为主的松散血栓。因此抗血小板治疗适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后、脑梗预防、心脏支架术后。常用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格瑞洛等。

需要注意的是,不论是抗凝还是抗血小板治疗都是把“双刃剑”,好处是防治血栓,副作用是出血,因此用药期间要避免剧烈运动和外伤,要防跌倒,使用软毛牙刷,一旦出现小便发红或大便发黑、手术前或有创检查前要告知医护人员,尤其是需要定期随访凝血功能,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平衡抗栓与出血的风险。

本文仅限于公益科普及学术交流,如有不适请及时就医。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

本文来自【北京市垂杨柳医院】,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