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白露|白露诗词赏析: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7 07:29 1

摘要:白露,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当太阳到达黄经165度时来临。《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八月节……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 天气转凉,清晨时分地面和叶子上会出现许多露珠,这是因夜晚水汽凝结所致,故名白露。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秋属金,金色白,故以白形容秋露。

露水凝白,秋意渐浓

白露,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当太阳到达黄经165度时来临。《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八月节……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 天气转凉,清晨时分地面和叶子上会出现许多露珠,这是因夜晚水汽凝结所致,故名白露。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秋属金,金色白,故以白形容秋露。

白露不仅名字美,白露时节更美。在这个诗情画意的时节,文人们诗意勃发,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歌赋。让我们一起领略古诗词中的白露意境。

《蒹葭》(诗经·国风·秦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赏析:《诗经》中的这首《蒹葭》无疑是白露意象最为著名的源头。诗歌以秋景起兴,描绘了芦苇茂盛、露水凝结成霜的秋日清晨景象。“白露为霜”表明时节已进入深秋,天气渐寒。这首诗不仅创造了白露与秋思的原始意象,更以追求“伊人”而不得的意境,表达了古人对于可望不可及之理想的执着追求,开创了中国文学中“悲秋”的传统。

《杂诗》(魏晋·左思)

秋风何冽冽,白露为朝霜。
柔条旦夕劲,绿叶日夜黄。
明月出云崖,皦皀流素光。
披轩临前庭,嗷嗷晨雁翔。
高志局四海,块然守空堂。
壮齿不恒居,岁暮常慨慷。

赏析:左思的这首诗以秋风白露起兴,描绘了秋日的萧瑟景象。诗中“柔条旦夕劲,绿叶日夜黄”生动表现了秋日植物变化的特点。诗人由景入情,从秋景的萧瑟联想到自己志向高远却困守四海的处境,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白露在这里成为了岁月流逝、志向难伸的象征。

《情诗》(魏晋·曹植)

微阴翳阳景,清风飘我衣。
游鱼潜渌水,翔鸟薄天飞。
眇眇客行士,徭役不得归。
始出严霜结,今来白露晞。
游者叹黍离,处者歌式微。
慷慨对嘉宾,凄怆内伤悲。

赏析:曹植的这首《情诗》以白露为时间标志,表达了征人思乡之情。“始出严霜结,今来白露晞”表明出征时严霜凝结,归来时白露已干,暗示了征战时间的漫长。诗歌通过对游鱼、翔鸟自由自在的描绘,反衬出征人徭役在身、不得归家的无奈与凄怆。

《月夜忆舍弟》(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赏析:杜甫此诗作于安史之乱肆虐的乾元二年秋,诗人流寓秦州。“露从今夜白” 点明时令正值白露节气,“月是故乡明” 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兄弟的深切思念。白露时节的寒夜与战乱烽烟交织,将手足离散的悲怆凝成千古绝唱。全诗以白露之寒映照战乱之苦,以月色之明反衬离散之痛,沉郁顿挫中尽显“诗史”风骨,成为乱世中千万家庭的共同悲歌。

《白露》(唐·杜甫)

白露团甘子,清晨散马蹄。
圃开连石树,船渡入江溪。
凭几看鱼乐,回鞭急鸟栖。
渐知秋实美,幽径恐多蹊。

赏析:杜甫的这首《白露》诗描绘了白露时节的仲秋美景。诗中 “白露团甘子” 形象地写出了露水凝聚在果实上的景象,“清晨散马蹄” 则生动表现了诗人秋游的兴致。全诗语言清新朴素,勾勒出一幅迷人的白露秋景图:果实成熟,柑子满树;清晨散步看到船入江溪,鱼儿自由玩乐。尾联 “渐知秋实美,幽径恐多蹊” 不仅表达了诗人对秋实之美的赞叹,也暗含了对人生道路选择的思考。

《南湖晚秋》(唐·白居易)

八月白露降,湖中水方老。
旦夕秋风多,衰荷半倾倒。
手攀青枫树,足蹋黄芦草。
惨澹老容颜,冷落秋怀抱。
有兄在淮楚,有弟在蜀道。
万里何时来,烟波白浩浩。

赏析:白居易这首诗以白露时节的萧瑟之景,寄寓了对远方兄弟的深切思念。白露降于八月,标志着秋意渐深,“湖中水方老” 形象地描绘出湖水因时节而显出的苍老之态。秋风渐起,衰荷倾倒,诗人手攀青枫、足踏黄芦,在枯荣交替的草木间,更觉自身容颜老去,心境也如晚秋般冷落凄凉。结尾 “万里何时来,烟波白浩浩” 以茫茫水域阻隔归途,表达了兄弟分隔三地、难以相见的怅惘。

《秋露》(唐·雍陶)

白露暧秋色,月明清漏中。
痕沾珠箔重,点落玉盘空。
竹动时惊鸟,莎寒暗滴虫。
满园生永夜,渐欲与霜同。

赏析:雍陶的这首白露诗细腻独特,将白露到来的生动瞬间记录下来。“白露暧秋色” 描绘出白露使秋色昏暗朦胧的景象,“痕沾珠箔重,点落玉盘空” 则生动表现了露痕沾湿珠帘、露珠滴落玉盘的情景。尾联 “满园生永夜,渐欲与霜同” 是写白露的佳句之一,描绘了漫漫长夜整座园子里生机勃勃,渐渐欲与白霜一同迎接秋天的景象。

《玉阶怨》(唐·李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赏析:李白的这首小诗虽短,却意境深远。诗歌描绘了一个女子在白玉阶上等待之久,以至露水浸湿了罗袜,最终只能放下水晶帘,隔帘望月的情景。诗中的白露意象,既点明了秋季的时令,又暗示了等待之久和思念之深。全诗没有直接表达情感,却通过白露、玉阶、罗袜、水晶帘、秋月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凄清幽远的意境,表达了深闺幽怨之情。

《灞上秋居》(唐·马戴)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赏析:马戴的这首诗表达了寄居他乡的孤寂之感。“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生动描绘了白露时节空残园林滴着秋露的萧索景象。诗人的心被悲哀装满,通过对白露秋景的描写,深刻表现了旅居他乡的孤独和对前途的迷茫。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唐·李白)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

赏析:李白的这首诗描绘了金陵城西楼月下的清幽景色。“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是写白露的名句,此联将云、水、城、露、月等意象巧妙组合,构成了一幅空明摇曳、清幽寂寥的江月夜景图。“摇”、“滴”二字化静为动,使画面极具灵动之美,也暗含了诗人对世事飘摇、时光流逝的微妙感受。全诗情景交融,意境空灵悠远。诗人将眼前之景、怀古之情与身世之感融为一体,语言清新自然,韵味深长,充分展现了李白诗歌飘逸浪漫又含蓄深沉的特质。

宋代的白露哲思

《白露》(宋·朱熹)

衰荷滚玉闪晶光,一夜西风一夜凉。
雁阵声声蚊欲静,枣红点点桂流香。

赏析:朱熹的这首诗描绘了白露时节的典型物候特征。“衰荷滚玉闪晶光” 生动地写出了露珠在残荷上滚动如珠玉的景象,“一夜西风一夜凉” 直白地传达了白露后天气转凉的特点。诗中雁南飞、蚊虫欲静、枣子变红、桂花飘香等细节,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白露民俗图,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细致观察。

《鹊桥仙·白露》(宋·仲殊)

白露收残暑,清风衬晚霞。
绿杨堤畔闹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

节物旋消长,日月飘窗纱。
金盘玉箸簇香葩。此会此情此景、应难赊。

赏析:仲殊的这首词以白露为背景,抒发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白露收残暑,清风衬晚霞” 写出了白露节气驱散残暑、带来清凉的特点。词人由眼前绿杨荷花之景,回忆起当年沽酒的人家,感叹节物消长、日月如梭。最后以 “此会此情此景、应难赊” 作结,表达了对此情此景的珍惜之情。

明代的白露感怀

《秋夜》(明·陶安)

白露洗空河汉明,衾裯凄冷怯凉生。
山林历历秋风兴,天地悠悠晚岁情。
病思灵枢难独语,穷歌云汉合谁赓。
雁来燕去经时久,满眼黄花江水横。

赏析:陶安的这首诗写出了白露之夜的清凉与寂寥。“白露洗空河汉明” 描绘出露水洗净夜空后星河格外明亮的景象,“衾裯凄冷怯凉生” 则直接表达了白露后天气转凉、衾被生寒的体感。诗人借白露秋夜之景,抒发了对人生晚境的感慨,意境苍凉而辽阔。

清代的白露情致

《秋夜》(清·黄景仁)

白露澄清夜,天高秋水凉。
池光摇碧海,月影动寒芒。
砧杵千家急,星河万里长。
客怀正萧索,况近授衣裳。

赏析:黄景仁的这首诗描绘了白露之夜的清冷与美丽。“白露澄清夜,天高秋水凉” 点明了白露时节天高气爽、秋水转凉的特点。诗中 “池光摇碧海,月影动寒芒” 一联,将池水映月比作碧海生波,月光在水中闪动寒芒,意境优美而清冷。尾联由千家捣衣声引出客居他乡的萧索情怀,情景交融,意味深长。

《白露》(清·左锡嘉)

一夜秋风白露零,槐花落尽树犹青。
征衣欲寄无由寄,鸿雁南来又北去。

赏析:左锡嘉的这首诗以白露为背景,表达了思妇对征人的思念之情。“一夜秋风白露零” 写出了白露降临的突然与秋风的萧瑟,“征衣欲寄无由寄” 则直接表达了思妇想要为征人寄送寒衣却不知寄往何处的无奈。诗中鸿雁南来又北去的意象,既点明了时节特征,又反衬出音信难通的苦闷。

白露作为二十四节气中最具诗意的节气之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承载着丰富的文化意蕴。

一是象征时光流逝。白露至,秋风起,草木摇落,露凝为霜,自然界的这种变化最易引发人们对时光流逝、人生易老的感慨。从《诗经》中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到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白露总是与岁月变迁、人生无常的哲思相连。

二是寄托思乡怀人之情。白露时节,天气转凉,北雁南飞,最易勾起游子思乡、思妇怀远之情。许多白露诗词都表达了“征衣欲寄无由寄”的无奈和“弟兄羁旅各西东”的哀伤。

三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白露时节,人们会根据物候变化调整生活起居,如添衣防凉、收获秋粮、酿造白露酒等。这些习俗体现了中国人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传统智慧。

白露诗词之所以能够穿越时空,至今仍能引起我们的共鸣,正是因为它们捕捉到了人类共同的情感体验——对时光流逝的感伤、对亲人故乡的思念、对自然变化的敏感。在这个白露时节,不妨读一读这些诗词,感受古人如何在这个清凉的节气里,寄托他们的情感与哲思。

白露秋风送晚凉,露凝明月映荷塘
千年诗句传心意,且共流霞醉一场

希望这篇汇集了历代白露诗词的文案,能伴您度过一个诗意盎然的金秋时节。

来源:高中语文在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