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几天一份文件刷爆财税圈——国家税务总局发布《涉税专业服务管理办法(试行)》,直接把“税收筹划”踢出官方词典,换成了“税务合规计划”。
“税收筹划”这个词,以后可以进博物馆了!
这几天一份文件刷爆财税圈——国家税务总局发布《涉税专业服务管理办法(试行)》,直接把“税收筹划”踢出官方词典,换成了“税务合规计划”。
从“筹划”到“合规”,几字之差,天差地别。
有人说这是“文字游戏”,但懂行的人已经嗅到了风向巨变:税收监管的“铁拳”,这次真的砸下来了!税收筹划,2025年5月1日,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税收筹划的退场,国家早已安排好
如果你还觉得“税收筹划”是个合法生意,那赶紧醒醒!
看看官方用词变迁史:
2005年:“税收筹划”白纸黑字写进文件,那时候还是“野蛮生长”的黄金年代。2017年:偷偷换成“税收策划”,字里行间开始“防狼”。2025年:直接拍出“税务合规计划”,就差把“老实点”三个字贴你脑门上了!也就是说,以前企业想着“怎么少交税”,现在国家要求“先想想怎么不踩雷”。
为什么?
因为全球都在围剿“偷税漏税”,从苹果补缴130亿欧元,到CRS跨国查账,中国这次直接掀桌子:“想玩套路?连词儿都不给你留!”
各位老板谨记:合规才是最大的省钱
有人哀嚎“税收筹划死了”,但聪明人已经算清一笔账:
与其花100万搞风险筹划,不如花10万做好合规,省下90万罚款!
政策收紧不是“堵死路”,而是逼企业走一条更安全、更持久的“合规大道”。
而这条路上,真正的灵工经济正在崛起。
1. 合规≠高成本,灵工模式才是“真香”
传统用工模式为什么贵?五险一金、固定薪资、管理成本……全是硬支出。
而灵工平台的核心逻辑是:“按需用人、按劳付钱”。企业不用养闲人,项目结束即结算,成本直接砍半。
2. 税务局盯上的是有灰色操作的“涉税服务中介”,合规平台反成赢家
国家打击的是“虚开发票”“白条入账”的灰色操作,但对真实的灵活用工一直持鼓励态度。
比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新闻发言人、政策研究司司长卢爱红表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是重要的就业“蓄水池”。再比如:上海市浦东新区发改委沪浦发改办〔2025]238号明确开展灵活用工服务等业务模式创新。《天津市共享经济综合服务平台管理暂行办法》再延期2年,等等。
真正的灵工经济,从来不怕监管,只怕你不懂规则。
发薪不合规? 主播翻车、骑手维权,分分钟上热搜。社保乱操作? 大数据一抓一个准,罚款比赚得多。灵工平台的真实案例:某娱乐直播公司用“传统税筹”省了50万,结果被稽查翻旧账,连补带罚200万。后来接入灵工平台后,用工全流程自动合规,反而省了30%综合成本。
如何用合规“防火墙”保住企业钱袋子?
工猫总结了企业避坑的三大生死线:
六流合一:少一条都是“走钢丝”
合同流、资金流、税务流、业务流、发票流、认证流必须完全匹配,一旦发现“合同造假”“资金回流”等异常,直接拦截。
委托代征资质:没有就是“裸奔”
确保每一笔结算都能提供完税凭证,彻底告别“白条入账”风险。
业务真实性:别让“灵活”变“灵活就业”
用工人员的身份、技能、履约记录必须真实可追溯。假身份?假项目?千万别沾边。
作为深耕灵工领域多年的“风控老司机”,2024年9月,工猫基于行业合规与新监管要求,发布工猫风控十二道金牌:六禁六不做、客户十大资料审核、三要素合规评测、四要点舆情监测、董监高评测、四要素验证、发包接单、六流合一、单人单月限额、税务协查四要素、黑名单制、事后追索,全面守护合作企业的用工安全。
来源:工猫财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