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画既是一门优秀的传统艺术门类,更是传统文化的图像传播形式。其中人物画反映的是人及人类社会,山水画反映的是自然山川,是人类生活的环境,而花鸟画反映的是自然界中生存的人类以外的所有生命。这种生命是自然天成的,蕴含生命的本真,而不同于人类生命中更多的社会属性。在
自然的韵致·乔宜男中国画作品展
主办单位
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发展中心
广西书画院
广西美术家协会
展览地点
广西书画院
(南宁市良庆区明月西路10号)
展览时间
2025 4.3 —— 4.25
前言
中国画既是一门优秀的传统艺术门类,更是传统文化的图像传播形式。其中人物画反映的是人及人类社会,山水画反映的是自然山川,是人类生活的环境,而花鸟画反映的是自然界中生存的人类以外的所有生命。这种生命是自然天成的,蕴含生命的本真,而不同于人类生命中更多的社会属性。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在网络信息与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一日千里发展的大背景下,自然生命的本质属性显得尤为珍贵。其实在传统农业社会里,由于人类群体高度的社会性,古人早就认知到自然生命的可贵,不断发现并以艺术形式表现其美感,从中寻找自然中摄人心魄的美的韵致,并由此产生了中国绘画,产生了独具审美意识的花鸟画。其传承至今,不断吐故纳新,越发显示出传统艺术形式在新时代焕发出的独特魅力。
花鸟画不是照抄自然,也不是照搬古人笔墨,而是在生活中感受独具特色的美感。这种美感并不是眼睛看到的,而是以上乘修养之心在自然中发现常人无法感知的独特韵致,这种韵致古人称之为“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以及“味外之旨”等。并且每一位艺术家因本心的不同而感受到不同的“自然的韵致”。
我长期致力于花鸟画的创作实践与理论研究,也曾长期研习过传统绘画技法。我发现学习传统不只是学习古人的笔墨技巧,更要学习古人观察生活的方式,从而窥探古人眼中“自然的韵致”。
花鸟画的形式之美、意境之美是“自然的韵致”的美学部分,而其精神的升华却是大花鸟画意识的建立。这种大花鸟画意识既包含着主题的拓展,如以动植物为代表的自然中的一切生命,也包括更为广阔的浪漫主义遐思,如古人画的龙、凤、瑞兽吉鸟等所代表的精神产物,这种思维的拓展在当下具备更现实的时代意义。另一方面,大花鸟画意识对自然生命的尊崇,能使人拥有更广阔的生命关注度,从对自身及人类社会的关注上升到更高维度的生命格局。关注自然,保护环境不只是人类自身的需要,而是所有生命的需要,这种生命格局是对自然造化、宇宙万物、时代意象更深的哲学思辨与深度认识。
这次以“自然的韵致”为名的展览在广西书画院举办,实为一种自然的艺术生成。广西优越的自然地貌与植被环境以及人文传统,给中国画艺术的根植与当代发展提供了无可替代的天然条件。新时代条件下文化艺术的发展,又为优秀传统文化的“双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广西地灵人杰、人才济济,文化艺术大家众多。在自治区党委及政府相关部门的推动下,新生代艺术家不断涌现,在全国影响逐渐增大,并显现出独具特色的中华文艺特征和时代面貌。
广西书画院文脉传承清晰,历届院领导既重视书画艺术的承接,又重视创新性发展。既重视地域艺术特色的保存,又重视在中国画全国系统性发展下的创作定位。是新时代文艺发展的积极推动与忠实的践行者。
(文/乔宜男,2025年3月)
作品鉴赏
《知秋》200cmx200cm 2023年
《枣园秋实》 200cmx200cm 2024年
《莲蓬知秋意》136cmx68cm 2025年
《秀骨笑云峰》136cmx68cm 2025年
《荷影》124cmx124cm 2022年
《秋苇》124cmx124cm 2022年
《秋风又起》124cmx124cm 2022年
(来源:艺术公社)
画家简介
乔宜男,1968年生,现为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发展中心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学会理事、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一级美术师。
1990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1993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研究生部,获文学硕士学位。曾任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副主任、陕西省青年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国家画院办公室主任、中国国家画院创作研究部主任、中国国家画院花鸟画所所长。
代表作品入选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第十三届全国美展,并获第十一届全国美展优秀奖及第三届全国工笔画展二等奖等。2021年入选部级创作项目三项,2022年立项国家艺术基金创作个人项目及主持传播交流展示集体项目。主编二十三万字专著《书画知识》,主编七十万字专著《花鸟画名师创作录》。中国画作品工写兼长,笔墨功力深厚。作品格调清新淡雅,绘画形式独特,画面风格具有强烈的个人面貌,创作语言自成体系,是当代中国花鸟画领域的优秀代表。
来源:文化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