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城论“健”、智汇八方!2025年度首期博士后学术交流活动奏响“医学+X”的跨界交响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3-31 13:54 1

摘要:山水之城,人才荟萃;医疗前沿,智创未来。3月28日,2025年度第一期“博创未来”博士后学术交流活动在中国·重庆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举行。本次活动以“学科交叉驱动创新、产教融合赋能医疗”为主题,聚焦临床医学、药学、生物医学工程等领域的交叉融合,探讨创新成果转化路

山水之城,人才荟萃;医疗前沿,智创未来。3月28日,2025年度第一期“博创未来”博士后学术交流活动在中国·重庆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举行。本次活动以“学科交叉驱动创新、产教融合赋能医疗”为主题,聚焦临床医学、药学、生物医学工程等领域的交叉融合,探讨创新成果转化路径和技术应用,助力重庆加快建设成为西部医学中心。活动还为新设立的14家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授牌,并见证了重庆医科大学与5名新进站博士后现场签约。

重庆市人力社保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谢辛与重庆医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余华荣现场致辞,市委组织部、市教委、市卫生健康委、市人力社保局等单位相关负责人,来自重庆医科大学、重庆大学、陆军军医大学、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中国电建集团重庆工程有限公司等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的专家学者、博士后人才、业内行家共计80余人参加活动。

2025年度第一期“博创未来”博士后学术交流活动现场

顺大势、谋大事,

重庆再添14家“国字号”博士后工作站

当学科交叉的浪潮与产业需求的河床相遇,重庆正以前所未有的创新姿态,书写医疗健康领域的新质生产力答卷。

为14个新设立的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授牌

新进站博士后现场签约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作为集聚高层次科创人才、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平台载体。现场,金凤实验室、上海交通大学重庆研究院、湖南大学重庆研究院、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重庆新制导智能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沪渝人工智能研究院等14个新设立的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正式授牌成立。

重庆医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余华荣讲话

“博士后是科研创新的生力军,是高水平人才塔基和师资蓄水池。”重庆医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余华荣表示,重庆医科大学作为一所具有深厚历史底蕴和卓越学术声誉的高等医学学府,始终致力于医学教育、科研创新和临床实践的协同发展,热忱期盼各位青年朋友加入重医博士后队伍,点燃青春的希望,激发创新的热情,为推动重庆医药研究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发展贡献力量。

目前,重庆正加速建设面向西部、服务全国、辐射“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西部医学中心,坐拥丰富的医教资源,已建成国家创伤医学中心、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11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集聚了4200余家生物医药企业,自主研发出“海扶刀”、中元汇吉体外诊断试剂等全球领先产品,全力构建起“产学研用”全链条体系。

话新知、启新智,

主题分享洞见"医学+X"智慧结晶

本次活动既是医药成果的发布台,也是科创经验的交流场。现场,多位医药领域专家人才、青年博士后围绕肿瘤免疫、基因调控、药物递送等热点议题激荡“思想火花”,共襄“学术盛宴”。

学术分享环节

国家优青获得者、重庆医科大学教授黄启钊围绕“鉴定T细胞响应PD-1/PD-L1免疫检查点阻断治疗新机制”主题,系统梳理了T细胞应答从基础免疫学到肿瘤微环境调控的演进脉络。这不仅揭示了肿瘤引流淋巴结中抗原特异性记忆性CD8⁺T细胞(TTSM)这一全新亚群的存在,更通过单细胞转录组学、表观遗传追踪和功能验证三重证据链,证实了该群体具备经典记忆细胞的自我更新能力与长效保护特性。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博士后林丽洲以“低强度聚焦超声(LIFUS)的机械效应在增强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机制”为题,她从自己的专业角度出发,不仅阐述了LIFUS机械效应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独特作用机制,还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数据,在合成生物学、力学生物学和免疫治疗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框架下,展示了该技术在临床前的应用潜力。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博士后郑佳楠带来题为“ABCB8在染色体7/7q缺失型急性髓系白血病发生的作用及机制”的学术分享。她立足白血病研究的前沿领域,以染色体7/7q缺失这一临床重大挑战为切入点,通过创新性探索首次揭示了ABCB8作为关键抑癌基因在AML发生中的核心调控作用。该成果为白血病精准治疗靶点的开发开辟了新方向,充分体现了基础研究与临床问题的深度融合。

陆军军医大学副教授、博士后李沉纹针对目前核酸药物递送面临的瓶颈难题,系统地介绍了团队探索出的生物响应纳米递药系统和酵母微囊口服双路径解决方案。这两种实施方案都有望从抑制炎症、稳定斑块等方面治疗动脉粥样硬化,也在实践中展现出了显著的应用潜力。她表示在今后的研究中,将持续关注长期生物安全性、规模化生产工艺等问题,为加速临床转化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

学术交流活动现场

与会专家与博士后人才们踊跃发言,金句频出,共同探讨医学领域国内外最新发展动态,分享近年来“医学+X”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新技术、新疗法和新成果,讨论内容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指导意义,学术氛围浓厚。

重庆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教授王贵学作总结点评

“医学创新已进入多学科深度融合阶段,我们要坚持‘四个面向’的战略导向,以临床需求为锚点,打破学科壁垒,加强产学研用融合,让基础研究在产业沃土中开出转化之花。”重庆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教授王贵学在总结点评中充分肯定了博士后人才们在学科建设、临床实践及科研创新等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他鼓励大家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激发出更多的创新能量,为中国医疗事业带来更蓬勃的发展,为广大患者朋友带来更多福音。

“博创未来”活动品牌磁吸效应明显,产值转化超20亿

从实验室到病房,从基础研究到产业转化,2025年首期“博创未来”博士后学术交流活动不仅搭建起医学创新的“虹桥”,更在巴山渝水间播撒下健康中国的“火种”。

市人力社保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谢辛讲话

“博士后是博闻强记之士,大师大家之后,是我们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重要生力军。”市人力社保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谢辛表示,本期活动携手重庆医科大学,问道医学尖端技术,在临床医学的精准施治、药学的创新突破、生物医学工程的前沿探索中,深挖各领域深度交叉融合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观点,意义重大。

他强调,市博管办将全程关注博士后人才的成长进步,全力支持大家申报博士后基金、“博新”计划、博士后研究特别资助等项目,帮助他们在重庆这片热土大展才华、大显身手、大有作为。

据了解,三年来,重庆市博管办紧扣时代发展课题,顺应创新创造潮流,紧贴科研攻关实践,精心打造了“博创未来”学术交流活动品牌,每季一期,每期一题。活动已先后吸引33000余名博士后和5000余名各界朋友积极参与,交流前沿观点6800余个,建言献策708条,揭榜领题168项,达成合作意向26个,带动新增产值超20亿元。

记者:阙影

编辑:姜京谷

审核:罗嘉

来源:智汇八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