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中山到水城,跨越山海,六盘水市水城区区委常委、区政府副区长、广东省粤黔协作工作队六盘水工作组水城小组组长陈淑梅的身上有着双重使命:既要推动工业提质,也要助力农业富民。她犹如一位细心的“绣娘”,以协作之力为线,在工业与农业之间绣出了一幅共赢发展的生动图景。
从中山到水城,跨越山海,六盘水市水城区区委常委、区政府副区长、广东省粤黔协作工作队六盘水工作组水城小组组长陈淑梅的身上有着双重使命:既要推动工业提质,也要助力农业富民。她犹如一位细心的“绣娘”,以协作之力为线,在工业与农业之间绣出了一幅共赢发展的生动图景。
“水城有资源,中山有市场。”在陈淑梅看来,水城区的“工业+农业”双轮驱动策略真正体现了“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她口中的“双轮驱动”,不是纸面策略,而是每天都在发生的实践。铝产业园区里机器轰鸣,猕猴桃基地绿意盎然——这两幅画面在她的工作中不断交错,却都指向同一个目标:让水城的资源优势变成发展优势。
陈淑梅(右二)到顺场茶园调研茶产业发展情况,图为在茶园查看茶叶品种及长势。
陈淑梅喜欢用“链”这个词。铝产业链要延展,农业产业链要提质。“你看,铝制包装可以保鲜猕猴桃,冷链物流车体可以用铝材减轻重量——产业协同不是空话,而是可以实现‘1+1>2’的效应。”2024年以来,1800万元协作资金如精准灌溉的泉水,流入铝产业配套建设,既解了企业之急,又富了百姓之囊。
在农业领域,陈淑梅向记者介绍了水城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众多“国字号”荣誉。2021年以来,累计投入1.15亿元协作资金实施29个农特产业项目,支持猕猴桃基地引灌系统和防雹网、刺梨生产线、茶叶加工车间等建设,有效助力建成11.2万亩猕猴桃基地、6.54万亩刺梨核心基地和8.6万亩茶叶基地。
陈淑梅(右二)前往坪寨小学指导坪寨小学进校路改造项目。
“黔货出山不易,但我们有信心。”她带领团队搭建线上线下立体销售网,充分发挥“媒体+”赋能举措,从“832平台”到“助农直播”,从大湾区展销中心到广州博览会展台。五年来,12.58亿元的农特产品销售额背后,是无数农户笑意渐浓的脸庞。
展望未来,陈淑梅语气坚定,“我们要留下‘两个可持续’,即可持续的产业,可持续的人才。”这位总是带着微笑的女组长,正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协作”的深意,它不是单向的帮扶,而是双向的奔赴;不是短暂的火花,而是长亮的明灯。
山海相连,粤黔同心,在这条充满希望的协作之路上,陈淑梅和她的伙伴们,正书写着更加动人的篇章。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桂榕
编辑 邓运
二审 刘定珲
三审 孙勤
来源:天眼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