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子之声‖冰阳:文学的灵魂是什么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06 21:38 2

摘要:当指尖划过书页,目光触到文字的瞬间,总有一种力量能穿透纸页,直抵人心深处——那是《红楼梦》里黛玉葬花时落的泪,是《百年孤独》中奥雷里亚诺循环的命运,是《平凡的世界》里孙少平揣着书本走向煤矿的背影。这些文字之所以能跨越百年仍鲜活,正因文学有着不灭的灵魂。它不是华

当指尖划过书页,目光触到文字的瞬间,总有一种力量能穿透纸页,直抵人心深处——那是《红楼梦》里黛玉葬花时落的泪,是《百年孤独》中奥雷里亚诺循环的命运,是《平凡的世界》里孙少平揣着书本走向煤矿的背影。这些文字之所以能跨越百年仍鲜活,正因文学有着不灭的灵魂。它不是华丽辞藻的堆砌,不是情节的简单编织,而是对人类精神世界的深情叩问,是对生命本质的永恒凝望,是让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人能在文字里找到共鸣的精神纽带。

文学的灵魂,首先是对“人”的真诚凝视。它从不回避人的复杂与脆弱,也从不吝啬赞美人性的光辉,像一把温柔的刀,剖开生活的表象,让我们看见每个生命背后的挣扎与坚守。曹雪芹写《红楼梦》,没把宝玉写成完美的公子,也没把黛玉塑造成无瑕的仙子——宝玉会躲在园子里哭,会为落花叹息;黛玉会因误会怄气,会在夜深人静时对着残灯写诗。可正是这些不完美,让人物有了呼吸感,让我们在他们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看到自己曾有过的天真与迷茫,曾经历的欢喜与伤痛。鲁迅笔下的阿Q,是可笑的,也是可悲的,他用“精神胜利法”麻醉自己,却在临死前画不出一个完整的圈。鲁迅写阿Q,不是为了嘲讽一个人,而是为了凝视一群人的生存困境,让每个读者在笑声过后,都能想起自己也曾有过的怯懦与自欺。这种对人的凝视,不美化、不回避,像一面镜子,照见我们的灵魂,也让我们学会理解他人的灵魂。

文学的灵魂,也是对“真”的执着追寻。这里的“真”,不是生活的复刻,而是情感的真实、精神的真实。汪曾祺写《昆明的雨》,没讲波澜壮阔的故事,只写雨季里的菌子、杨梅、缅桂花,写“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喝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这些细碎的场景,没有刻意的抒情,却让我们真切感受到昆明雨季的湿润,感受到生活里藏着的温柔。路遥在《平凡的世界》里写孙少安办砖厂失败,蹲在地上痛哭;写田晓霞牺牲后,孙少平独自坐在河边,望着远方的山峦。这些情节没有刻意煽情,却比任何华丽的句子都更让人动容,因为它写出了普通人在命运面前的无力,也写出了他们在困境中不肯放弃的韧性——这是每个在生活里挣扎过的人都能体会的真实。文学的真,不是记录生活的流水账,而是从琐碎的日常里提炼出精神的微光,让我们相信,即使在最平凡的生活里,也藏着最动人的真实。

文学的灵魂,更是对“永恒”的深情守望。它跨越时间与空间,把人类共同的情感与思考传承下来,让我们在文字里与古人对话,与未来相望。《诗经》里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写的是两千多年前的思念,可今天的我们读到,依然能想起自己曾在某个清晨,为等待一个人而心动的瞬间;杜甫写“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抒发的是唐代文人的忧思,可今天的我们读到,依然能感受到那种对弱者的同情,对公平的渴望。加西亚·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里写一个家族七代人的兴衰,看似写的是马孔多小镇的故事,实则写的是人类共同的命运:孤独、轮回、对理想的追寻。这些文字之所以能流传,正因它们触及了人类精神世界里永恒的命题——爱与恨、生与死、孤独与联结、绝望与希望。文学像一座桥梁,把过去、现在与未来连接起来,让我们知道,无论身处哪个时代,我们都不是孤独的,因为我们的祖先曾经历过同样的情感,我们的后代也将继续思考同样的问题。

文学的灵魂,还藏在对“美”的创造与传递中。这种美,不是肤浅的感官愉悦,而是精神层面的共鸣与升华。朱自清写《荷塘月色》,“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他用细腻的笔触,把荷塘的美写得如梦似幻,让我们在文字里感受到自然的诗意,也感受到内心的宁静。海子写“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简单的句子里藏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每个读到的人,都能在心里勾勒出一幅温暖的画面,仿佛自己真的站在海边,迎着春风,等待花开。文学的美,能把平凡的事物变得诗意,能把痛苦的经历转化为精神的财富。它像一束光,照亮我们的生活,让我们在琐碎的日常里,也能看见美的痕迹,感受到生活的诗意。

可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很多人说文学过时了——我们有短视频可以刷,有综艺可以看,为什么还要花时间读一本厚厚的书?其实,正是因为时代太快,我们才更需要文学的灵魂。短视频给我们的是即时的快感,综艺给我们的是短暂的娱乐,而文学给我们的,是深入灵魂的滋养。当我们为生活的压力感到疲惫时,读一本好书,能让我们暂时脱离现实的喧嚣,在文字里找到心灵的栖息地;当我们为人生的选择感到迷茫时,文学里的人物与故事,能给我们力量与启示,让我们知道,曾经有人和我们一样迷茫,却依然走出了自己的路;当我们为人际关系感到孤独时,文学能让我们与不同的灵魂相遇,让我们知道,即使身处孤岛,也能通过文字与世界相连。

文学的灵魂,从来不是高高在上的,它就藏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里。它是母亲在灯下给孩子读的睡前故事,是学生在课本里读到的一首小诗,是老人在摇椅上翻看的一本旧书。它不是专业作家的专利,而是每个热爱生活、愿意思考的人都能触摸到的精神财富。我们读文学,不是为了成为文学家,而是为了成为更完整的人——更懂自己,更懂他人,更懂这个世界。

所以,文学的灵魂到底是什么?它是对人的凝视,是对真的追寻,是对永恒的守望,是对美的创造。它像一颗种子,播撒在我们的心里,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就会生根发芽,开出属于我们自己的精神之花。它让我们在漫长的人生里,不孤单,不迷茫,始终能感受到生命的温度与意义。这,就是文学永恒的灵魂。

2025年9月6日作于漂泊之旅唐山曹妃甸工业区

来源:家住十二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