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很多人对艾滋病的了解,可能还停留在一些没有科学依据的传闻上,比如有人认为艾滋病是非洲人与猩猩发生不当行为造成的,但事实究竟如何?艾滋病又是怎么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开来的?面对这一难题,我们有哪些防控手段?未来能否战胜它?别着急,接下来就为你一一解答。
疾病一直是人类健康的大敌,而艾滋病无疑是其中最令人闻之色变的一种。从初次被发现到如今,艾滋病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全球有数以千万计的人深受其害。
很多人对艾滋病的了解,可能还停留在一些没有科学依据的传闻上,比如有人认为艾滋病是非洲人与猩猩发生不当行为造成的,但事实究竟如何?艾滋病又是怎么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开来的?面对这一难题,我们有哪些防控手段?未来能否战胜它?别着急,接下来就为你一一解答。
艾滋病到底是怎么从黑猩猩传染到人类的?
很多人都听说过艾滋病起源于非洲人与猩猩的不当行为,这其实是一种误解。
根据科学研究,艾滋病很可能和人类食用丛林肉有关。在非洲,“Bushmeat”指的是从原始森林里猎取的野生动物肉,其中就包括黑猩猩。艾滋病有两种亚型,一型来自中非的黑猩猩,二型则源于西非的白眉猴。
在捕杀和处理这些野生动物时,人类会不可避免地接触到它们的血液。原本存在于动物身上的原免疫缺陷症病毒,就通过这样的途径进入了人体。20世纪30-40年代,欧洲殖民者在非洲进行大规模开发,大量森林被砍伐,人类和野生动物的接触越来越频繁,为病毒从动物传播到人类提供了机会。
在艾滋病溯源的过程中,还发生过“0号病人”的误会。一开始,疾控人员追踪到一位加拿大航空的帅气男乘务员,给他的编号是“欧号病人”,意思是外来病人,结果被误传成“0号病人”。但实际上,他并不是美国的首例艾滋病患者。而且,过度地去追究疾病的源头,对实际防治艾滋病的工作并没有太大帮助。
艾滋病传播,从局部群体到全球蔓延
20世纪80年代,美国遭遇了艾滋病的大规模流行,这和当时旧金山的性解放运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艾滋病爆发之前,美国的同性恋运动正处于高潮,同性恋群体争取到了很多权利,在政治领域也有了一定的影响力。但艾滋病的突然出现,让男同性恋群体内部出现了严重的分歧。
一方面,长期以来,同性恋话题在科学和医学领域被污名化,这让同性恋群体对主流科学和医学充满了不信任;另一方面,性解放是他们好不容易取得的政治成果,很多人难以接受性解放行为会传播疾病的事实。这种内部的矛盾导致不少政治领袖反目,原本团结的群体也逐渐瓦解。
当时,艾滋病被叫做“同性恋癌症”,这个称呼加剧了对同性恋群体的歧视,使得公众把注意力都集中在同性恋群体上,而忽略了献血、海地移民群体等其他传播途径。
将疾病和特定身份联系起来,不仅对防控疾病没有帮助,还严重干扰了相关群体的生活,让他们对医学更加排斥。
20世纪90年代,中国河南地区出现了特殊的艾滋病疫情,主要原因是卖血。美国和欧洲爆发艾滋病后,血液制品原料供应不足,血浆经济开始兴起。在利益的驱使下,我国血液制品原料的出口量大幅增加。
一些非法血站为了赚钱,不顾卫生规定,无限制地采集血液,而且卫生标准严重不达标。当时流行的单采浆采血技术,本应该是单人操作,但是部分血站为了牟利,采用混采的方式,让多人的血液在同一个离心机里离心,抽取血浆后再回输给献血者,这直接导致了卖血者之间的交叉感染。
卖血现象的背后,反映出贫困、地区发展不平衡等社会问题,这也说明,疾病的流行往往是多种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仅仅是公共卫生问题。
艾滋病防控,全社会行动起来
疾控部门在艾滋病防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这需要多个部门相互配合。疾控部门不仅要开展健康宣传教育,让大家了解艾滋病的防治知识,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找出疾病传播的规律,还要解决复杂的社会问题。
以预防艾滋病的性传播为例,研发精子杀毒剂在技术上并不难,但是由于主要使用群体是第三世界国家的女性,她们的购买力有限,药企觉得无利可图,所以对研发的投入很少。
对于吸毒等重点人群,疾控工作也面临着挑战。吸毒是违法的,但是共用针头会传播艾滋病。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些国家和地区采取了提供一次性针头、设立吸毒小屋等措施。这些做法虽然存在争议,但能够让边缘群体得到关注,便于为他们提供服务,从而控制疾病的传播。
疾控工作者还要运用专业知识开展调查研究,把疾病的真实情况呈现出来,为多部门共同解决问题提供依据。
艾滋病患者不仅要承受身体上的痛苦,还要面对社会的歧视和孤立。在美国,曾经有艾滋病患者被家人抛弃,所有的财产都被扔出家门。这种行为不仅伤害了患者的感情,也不利于疾病的防控。
社会支持对于艾滋病防控非常重要,当地社区应该理解和支持患者,消除对艾滋病传播的恐惧和误解,宣传正确的艾滋病传播知识,让患者能够融入社会,积极配合治疗,这对控制疾病的传播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艾滋病防控过程中,名人效应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美国演员洛克・哈德森和篮球巨星魔术师约翰逊公开自己的病情后,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洛克・哈德森因病去世,让更多人开始关注艾滋病;魔术师约翰逊通过现身说法,改变了人们对艾滋病的看法,让大家知道艾滋病并非只在同性恋群体中传播。
名人效应不仅能让公众更加关注艾滋病,还能带动更多人去进行检测,参与到防控工作中来。借助名人的影响力开展公益宣传,已经成为艾滋病防控的重要手段。
艾滋病的机制就决定了不能靠特效药来解决
从历史上看,人类通过疫苗成功消灭了天花等传染病。但是艾滋病病毒专门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它的发病机制非常特殊,很难依靠单一的特效药或疫苗彻底治愈。
艾滋病患者在潜伏期内,身体里的免疫细胞和病毒一直在进行激烈的战斗,经过多年,免疫系统才会逐渐崩溃。这就意味着,我们要做好和艾滋病长期共存的准备。
同时,我们要明白,任何疾病都和社会系统息息相关,受到多种社会因素的影响。战胜疾病并不一定意味着要完全消灭它,而是要实现人类和疾病在群体层面的和谐共处。
在艾滋病防控的过程中,无数的病人、研究者和工作者付出了努力,甚至献出了生命,他们的贡献值得我们永远铭记。现在,AI技术的发展为艾滋病防控带来了新的希望,我们期待AI能够为攻克艾滋病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
艾滋病离我们并不遥远,但只要我们正确认识它,积极采取防控措施,就一定能有效控制它的传播。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为实现和艾滋病的和谐共存而努力!
来源:贾老师说的不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