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考

2025年全国名校模考作文(940)在面对未知时是不是只需要求是?

材料围绕“求”字展开,探讨了“求是”和“求非”两种寻求真理的路径。要理解材料的内涵,我们需从几个方面着手。首先,“求是”指的是探求真理,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理想状态,强调的是对正确、实际与本质的追求。这种追求需要经过观察、实验和理性的推理,是科学发展的基础。因

名校 作文 模考 哥白尼 错谬 2025-03-31 12:50  1

2025年全国名校模考作文(939)“变”与“不变”

“变” 的解读苏轼在《赤壁赋》中提到 “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这表明世间万物处于永恒的变化之中。从积极角度看,“变” 能促使世界生生不息、蓬勃向前。例如科技的变革,从工业革命到如今的人工智能时代,每一次科技的 “变” 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发展,

名校 作文 模考 苏轼 赤壁赋 2025-03-31 12:39  1

2025年全国名校模考作文(934)“独处”

材料核心解读材料呈现了一种社会现象:当今社会重视交际,独处常被当作不合群的表现。这是社会大众普遍的看法,代表了一种主流倾向。同时给出了另一种观点:独处是自我探索、自我发现的宝贵契机。这是材料的关键信息,强调了独处的积极意义,为我们提供了写作的核心方向。立意角度

名校 作文 模考 交际 瓦尔登湖 2025-03-29 12:36  1

2025年全国名校模考作文(926)“万事莫贵于义”

本试卷文言文材料一提到“万事莫贵于义”。儒家认为“义”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相互帮助的道德规范,认为人的一言一行都必须合于义。墨家也把“义”视为一种道德品质。在现代社会中,“义”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

名校 作文 模考 儒家 万事莫贵于义 2025-03-26 08:05  3

2025年全国名校模考作文(924)仅仅靠“质疑”就能取得进步吗?

提出问题是不够的,还需要通过探索、实践去寻找答案。如果牛顿只是满足于质疑,而不去进行艰苦的探索和实践,那么万有引力定律可能永远也不会被发现。取得进步需要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除了质疑,还需要勇于探索的精神、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实践的检验。爱迪生的成功,不仅仅是因为他

名校 作文 模考 朱熹 宋代理学 2025-03-26 07:44  1

2025年全国名校模考作文(922)时代浪潮下的专业与职业

数据显示,2024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突破1170万。在金融、教育、传媒等传统文科岗位缩减的背景下,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催生的新媒体运营、文化策划、跨境直播为代表的服务业,正吸收近六成汉语言文学、历史学等专业毕业生。社会舆论对此呈现撕裂:一方痛心于硕士文科生送外

名校 作文 模考 历史学 辩证关系 2025-03-25 06:51  1

2025年全国名校模考作文(919)奇迹发生的可能性是极低的

第一句话“人们总是希望创造奇迹,但奇迹发生的可能性是极低的”。命题人向考生陈述了人类生活世界中的客观事实,即便再努力,奇迹出现的概率依然是非常低的。所以不可质疑“奇迹”出现概念之低的客观事实,更不可将观点定为“只要努力就会有奇迹”!本句指出了愿望与现实的矛盾,

名校 作文 模考 敦煌 奥登 2025-03-25 06:15  2

2025年全国名校模考作文(912)“兴尽而返”与“来都来了”

材料中的王子猷选择在兴致到来时行动,而在兴致无存时果断返回,他的行为体现了一种对自我感受的尊重和对生命体验的珍视,拒绝将“来都来了”作为行为导向,而是看重兴趣和感受的真实性,避免在活动中勉为其难,这种生活态度是一种自我认同和不断追寻内心真正需求的体现。相比之下

名校 作文 模考 雪夜 王子猷 2025-03-20 11:22  3

2025年全国名校模考作文(913)擅长与兴趣

首先,我们需要深入理解题目中的材料内容。材料提出了一个关于个人选择与发展的观点:有人主张选择做自己擅长又感兴趣的事情。但紧接着,材料通过“然而”进行了转折,指出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往往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对擅长的事情未必感兴趣,而对感兴趣的事情又未必擅长。这一转

写作 名校 作文 模考 兴趣 2025-03-20 11:32  1

2025年全国名校模考作文(910)“流行度”

材料指出生活中人们常用“流行度”评判事物价值并决定是否接纳追随,这种现象是普遍存在的。“流行度”反映了大众在某一时期对某事物的关注度和参与度,它可能涉及到时尚、娱乐、文化、科技等各个领域,如流行歌曲、热门电影、潮流服饰、网红打卡地等。然而,这种以流行度为唯一标

名校 作文 模考 红楼梦 流行 2025-03-20 10:55  2

2025年全国名校模考作文(903)做人不能一味异想天开

材料给出两种观点,“做人不能一味异想天开”,是告诫人们做事不能脱离实际,仅凭不切实际的幻想行事,否则难以达成目标,比如有些人幻想不付出努力就能功成名就,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做人不能只顾低头拉车”则提醒人们,只盲目地埋头苦干,而不思考方向、方法和目标,可能会导致

名校 作文 模考 屠呦呦 赵括 2025-03-17 20:58  3

2025年全国名校模考作文(894)如何应对流言

“流言传来传去!说不停不知道何时能平息……流言飙来散去!会随着每一天淡去无痕迹……”正如歌词所言,在我们生活中,流言是个绕不过去的话题。从个人到国家,都会受到流言蜚语的困扰与伤害,甚至受到诽谤和抹黑。那么,该如何应对呢?是沉默?是无视?是郱驳?是反击?还是……

名校 作文 模考 理性 信息爆炸 2025-03-14 06:54  5

2025年全国名校模考作文(885)我们在连接,还是变得更孤独了?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社交媒体彻底改变了我们与世界互动的方式。通过手机,我们可以随时随地与世界各地的人连接,从家人、朋友到同事、陌生人。社交媒体让我们感觉与他人更亲近,信息传播更快捷,世界似乎变得更小、更紧密。然而,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思考:我们

名校 作文 模考 社交媒体 孤独感 2025-03-11 06:23  3

2025年全国名校模考作文(878)“苦难与新生”为主题的演讲稿

2024年11月24日,叶嘉莹先生走了,一首用百年人生书写的长诗,落下最后一个标点。家国动荡、漂泊流离、少年丧母、中年痛失爱女,一桩桩、一件件的悲痛,没有打弯她的脊梁,她曾说:“我像一个蚕——‘不向人间怨不平,相期浴火凤凰生。柔蚕老去应无憾,要见天孙织锦成。’

名校 作文 模考 演讲稿 叶嘉莹 2025-03-10 10:1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