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

纪念袁隆平逝世四周年原创MV《种子》深情唱响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逝世四周年之际,一曲充满追思与敬意的原创MV,在三湘大地唱响,拉开长沙美育公益行动菁莪计划的序幕。16日,由市文化旅游广电局、长沙音乐厅、长沙市菁莪合唱团联合发起的菁莪计划启动。接下来一年里,国防科大专家教授、菁莪合唱团师生和音乐家志

mv 袁隆平 青山桥镇 袁隆平逝世 种子 2025-06-16 17:52  4

到安江看“种”播天下

在夏日灿烂的阳光下,我们缓步朝这个校园走去。两根上了年纪的砖柱,托起一个拱门架,这就是当年这座农校的校门。右边的门柱上,悬挂着一块白底黑字的牌子:湖南省安江农业学校。进入校门,迎面就看到一块巨石上刻着袁隆平亲笔书写的两行字:杂交水稻发源地,安江农校纪念园。旁边

袁隆平 冯克 安江 野生稻 李必湖 2025-06-16 09:25  4

《袁隆平》雕像落户意大利,艺术与科学跨时空共鸣

佛罗伦萨当地时间6月12日,由国际著名雕塑家、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创作的《袁隆平》雕像在意大利自然科学院揭幕并永久收藏。作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农业与自然科学研究机构之一,成立于1753年的意大利自然科学院首次永久收藏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作品,此次雕像落成适逢中意建

科学 雕像 艺术 意大利 袁隆平 2025-06-16 07:03  4

理论与实践 | 金色稻浪中的精神密码——解码种子精神的四重维度与实践转化

在怀化,每一株稻苗都是无声的丰碑。四年前,袁老离去,但他的种子精神早以四维向度构筑起一座永恒的精神丰碑。这种精神既体现着科学家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赤子之心,又彰显着挑战权威与尊重规律相统一的创新智慧;既饱含着让亿亩荒滩变良田的为民情怀,又承载着推动构建人类命

杂交水稻 稻浪 袁隆平 安江农校 金色稻浪 2025-06-11 20:13  3

方志辉:杂交水稻的和平使者

袁隆平院士团队,自1979年起,在亚洲、非洲、美洲、南太平洋近70 个国家研究和推广杂交水稻技术,种子出口50 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为80 多个发展中国家培训1.4万多名专业人才。目前,全球杂交水稻年种植800万公顷,年增产粮食1600万吨,可以多养活4000

使者 杂交水稻 袁隆平 方志辉 马里克 2025-06-05 23:22  7

农民的辛苦,一句话道尽沧桑

在生活的舞台上,农民是那默默耕耘的主角,他们的辛苦,若用一句话来形容,那便是:“他们像被命运拴在土地上的老黄牛,在烈日与风雨的轮番抽打之下,用粗糙开裂的双手,为我们编织着饱足的梦,自己却常常在疲惫与贫困的边缘徘徊。”

粮食 丰收 沧桑 农民 袁隆平 2025-06-05 01:40  5

自由散漫的农业巨匠:袁隆平不按套路出牌,却用杂交水稻改写历史

袁隆平这个人,怎么说呢,挺奇怪的。别的科学家都是西装革履,满口专业术语,袁隆平穿着拖鞋就下田了。同事们在实验室里搞研究,袁隆平在田埂上晒太阳。领导开会讲话,袁隆平在台下打瞌睡。按常理说,这样的人应该一事无成才对。可偏偏就是这个看起来毫不靠谱的老头子,搞出了震惊

农业 杂交水稻 巨匠 袁隆平 安江农校 2025-06-04 14:17  5

袁隆平早期老照片__焕新__上色,原来这就是顶流的__养成密

1931年,华静温柔地将一岁的袁隆平揽入怀中,旁边站着哥哥袁隆津。此时的袁隆平,在母亲温馨的怀抱中,眼睛亮晶晶的,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而哥哥隆津,小小的身子透着一股天真的懵懂,安静地注视着这一幕,场景十分温馨,时光静谧美好,仿佛在讲述一个普通却又无比珍贵的家

老照片 袁隆平 安江 李必湖 安江农校 2025-06-01 18:05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