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锡山到台北后,命人在郊外建了一座石窑洞,非蒋介石召见不进城
“1950年初的一个清晨,’老阎,你真打算在这荒山里凿个洞?’警卫忍不住嘀咕。”阎锡山抬头望向远处的七星山,只回了三个字:“就这么办。”飞机失事般的沉默笼罩在菁山的冷雾里,谁也没有想到,这位曾在太原执掌乾坤三十八年的晋系领袖,会把自己余下的岁月埋进台北郊外的石
“1950年初的一个清晨,’老阎,你真打算在这荒山里凿个洞?’警卫忍不住嘀咕。”阎锡山抬头望向远处的七星山,只回了三个字:“就这么办。”飞机失事般的沉默笼罩在菁山的冷雾里,谁也没有想到,这位曾在太原执掌乾坤三十八年的晋系领袖,会把自己余下的岁月埋进台北郊外的石
1960年5月21日。78岁的阎锡山觉得身上发冷,头也有些痛,像是寻常的感冒。没人能想到,这场小病,加上他坚持住在远离台北市区的阳明山老屋中,会让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的“山西王”,在赶往山下医院的崎岖山路上咽下了最后一口气。他的死,和他大半生精于算计、最终却困在孤
众所周知,傅作义曾经是阎锡山的十三太保之一,但是最后两人却分道扬镳,有人说是傅作义狼心狗肺背叛老上司,也有人说是阎锡山疑心病太重,才失去了傅作义。
作为中国人,一定深知伟大领袖毛主席是诗人。一生当中,他先后创作100多首诗词,比如脍炙人口的《沁园春·雪》、《忆秦娥·娄山关》、《七律·长征》、《沁园春·长沙》、《蝶恋花·答李淑一》、《浪淘沙·北戴河》和《卜算子·咏梅》等,不仅展现了深厚的文学功底,而且抒发了
当我们翻开历史的恢弘画卷,教员那如椽巨笔般的战略智慧,在每一个关键历史节点都留下了璀璨夺目的篇章。从井冈山星星之火的燎原之势,到长征路上力挽狂澜的绝地反击;从红军东征时"欲与天公试比高"的豪迈气概,到《论持久战》中"战略相持、战术进攻"的精妙论断;从敌后抗战"
在山西五台县永安村,1901年11月8日诞生的徐象谦,其人生轨迹与中国近代革命史紧密交织。父亲徐懋淮是晚清秀才,家族以耕读传家,这种传统教育背景为少年徐象谦奠定了文化根基。1919年,18岁的徐象谦考入阎锡山创办的山西省立国民师范学校,这段求学经历使他接触到新
深夜的作战会议上,油灯把指挥员们的影子投在窑洞土墙上。徐向前用铅笔在地图上画了条迂回曲线:"三营从断崖摸上去,用绳子把山炮吊上来。"他突然把铅笔一折两段,"记住,打进城不许扰民,谁动老百姓一个鸡蛋,军法处置!"
1946年6月的一天,毛主席在收到信息员送来的一份电报后,沉默许久没再说话。
一百多年以前,山西这片土地呈现出怎样的一番景象呢?当地百姓过着何种生活?让我们借助一组拍摄于1914年的旧照片,一同走进往昔的山西。摄影师:菲德克·克拉普(Frederick G. Clapp)。
站在1948年的太原城头,会看到人类军事史上罕见的奇观——五千余座碉堡如同怪石林般矗立,钢筋水泥构筑的品字形工事与砖石垒成的菱形堡垒交错,连排水沟都暗藏射击孔。阎锡山为这座“东方马奇诺”耗费了全省三分之一的财政收入,甚至将日本战俘编成“第十总队”作为技术顾问。
1930年,中国近代史最惨烈的军阀混战——中原大战爆发。蒋介石与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等100多万大军在中原摆开战场,打了7个月,死了30多万人。表面看是地盘之争,实则藏着3个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转折:阎锡山的“平衡术”如何玩脱?张学良为何关键时刻“反水”?这场
在民国时期的山西,军阀阎锡山发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禁缠足运动。他将缠足与吸鸦片、赌博并称为“民间三害”,组织公务人员挨家挨户查访,禁止15岁以下女子缠足,对违规者连同家庭一并罚款,还禁止售卖专为缠足女子制作的木底绣鞋。
1936年深冬的太原绥靖公署,一封陕北来信让阎锡山眉头紧锁。信中写道:“救国大计,非一手一足之烈所能集事。”落款是毛泽东。
电视剧《亮剑》热播以后,许多人认为“楚云飞”是以国民党将军楚溪春为原型的,事实上《亮剑》中楚云飞有楚溪春的影子,但人们完全不应该把“楚云飞”当成是楚溪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