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纥与安史之乱:雪中送炭背后的趁火打劫
在安史之乱这场决定唐朝命运的内战中,回纥(后称回鹘)的介入如同一把双刃剑——其精锐骑兵为唐廷提供了关键战力,但每一次“救援”背后都暗含高昂代价。
在安史之乱这场决定唐朝命运的内战中,回纥(后称回鹘)的介入如同一把双刃剑——其精锐骑兵为唐廷提供了关键战力,但每一次“救援”背后都暗含高昂代价。
安史之乱(755—763年)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这场由安禄山、史思明及其子嗣发动的叛乱,不仅摧毁了盛唐的繁荣,还开启了藩镇割据的百年乱局。
公元 763 年,随着史朝义的头颅被送到长安,持续七年的安史之乱终于画上句号。但这场叛乱留给唐朝的,是满目疮痍的山河 —— 潼关以西,吐蕃铁骑正虎视眈眈;黄河以北,安史旧将们拥兵自重;关中平原,百姓流离失所,国库空虚如洗。坐在大明宫龙椅上的唐代宗李豫,面对的正
史思明(703—761年)的死亡标志着安史之乱进入尾声。这位叛军领袖在军事巅峰时期因家族内讧被杀,其政权迅速崩溃,唐朝借机反攻,最终于763年平定叛乱。然而,这场动乱留下的藩镇割据与财政崩坏,已彻底改变了盛唐的国运。
肃宗时薛嵩在湖南做沅西节度使,加兵部尚书、户部左侍郎、平南大将军衔,是文从一品、武一品的大员。妻常氏,封安国夫人。子薛湃,封龙骑尉。沅西镇领龙陵、凤凰两军,治慈利等七州八县,镇所在凤凰寨,显赫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