菖蒲

它是兰花界的“龙头”,曾60万一苗,现不足百元,论颜值没输过

兰花是我国的十大名花之一,它身上的优点无数。把咱们的居室打造成高雅的居所,一盆兰花就能轻松做到。它虽然生于深山,但从没忘记过芬芳,兰花最大的优点就是带香味,号称是“香花之王”。兰花与菖蒲、水仙、梅花,并称为花草四雅,爱兰之人,必定是高雅人士,都是值得深入交往的

建兰 叶尖 菖蒲 输过 苗一 2025-06-18 03:45  4

AI绘节气 | 愿您“芒”有所获 “种”有所得

一候螳螂生二候鵙始鸣三候反舌无声6月5日17时57分我们将迎来夏天的第三个节气芒种芒种,民间也称“忙种”正是农事耕作的好时节有芒的稻子可种有芒的麦子快收一收一种,生生不息芒种至,盛夏始此时节气温显著升高雨量日渐充沛在北方,阳光充裕、天气干爽而南方,则进入独有的

节气 麦芒 芒种 菖蒲 乔虹 2025-06-05 08:31  5

真真老老第十四届“百粽宴”活动亮点纷呈

作为端午民俗文化的忠实传承者,真真老老始终秉持着“守艺者”的赤诚,在粽香氤氲中续写文化长卷。自2012年首届“百粽宴”成功举办以来,真真老老以匠心独运的活动形式为支点,巧妙搭建起传统与现代交融的桥梁,凭借现代创意持续为传统粽文化注入全新活力。

嘉兴 纷呈 亮点纷呈 菖蒲 陆丽 2025-06-04 10:25  5

延安博物馆:博物馆里的端午课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重五节、天中节等,是汉族的传统节日,日期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端午节,不仅是粽香飘溢的时节,更是传统文化薪火相传的美好契机。今天,延安博物馆社会教育部精心策划的“粽情延安

博物馆 端午 延安 菖蒲 童言稚语 2025-06-04 09:59  9

诗歌——短诗十首

文 / 尧全秀(湖南)重阳节我站在顶楼登高 望远望见阳光的万道金线望见更远处那辽阔的云烟始终望不到你的踪迹父亲啊!你成了我眼中擦不干的一滴清泪秋凉了一场秋雨一场寒秋是渐渐凉的除了一日三餐还有文字作伴我的幸福无可比拟我的痛苦他人不知一杯水二十八年前一把锄头汗湿了

诗歌 菖蒲 汨罗 重阳节 短诗 2025-06-03 16:27  4

【我们的节日·端午】听中医讲端午

端午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名称的由来与中国传统历法密切相关,十二地支对应农历十二个月,农历五月是午月,“端”意为初始、开始,端午本意为五月初的节日,在长期的演变过程中将日期定在了农历五月五日。我们国家历史悠久、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端午节的习俗也存在一些差

中医 端午 节日 菖蒲 秋兰 2025-06-03 08:07  4

情满端午节|崔和平

端午佳节,再度翩跹而至,犹如一位温婉的仙子,轻盈地步入人间烟火。街巷间,早已被点缀得绿意融融,恰似一幅生动的画卷,在岁月的长河中缓缓地铺展开来。那一枚枚粽子,整齐地排列着,身披翠绿的箬叶外衣,被细绳轻轻缠绕,犹如一支支蓄势待发的队伍,静待着人们的检阅与品味。它

端午 龙舟竞渡 端午节 菖蒲 崔和平 2025-06-02 21:53  4

5月28日特别提醒:生肖龙、马、鼠的朋友重视这几个问题

Hey 朋友们,今天 5 月 28 号啦,农历五月初二,天气慢慢热起来,是不是感觉最近有点容易心浮气躁?特别想提醒属龙、属马、属鼠的朋友,这两天可能会遇到一些小状况,但别慌,都是能轻松应对的日常小挑战!属龙的小伙伴说不定今儿个容易心里头攒着股子劲儿,稍不注意就

属龙 菖蒲 属鼠 属马 生肖龙 2025-05-27 17:38  3

韩国江陵端午祭:菖蒲洗头、艾糕飘香,粽子靠进口

在文化交流与传承的历史进程中,节日文化作为民族记忆与精神内核的载体,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端午节起源于古代百越地区的龙图腾崇拜及祭祀活动,后因屈原事迹而融入爱国主义精神,逐渐传播至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周边国家,衍生出各具特色的节日形态。韩国江陵端午祭申遗事件

洗头 菖蒲 江陵端午祭 韩国江陵端午祭 艾糕 2025-06-01 12:45  6

端午艾草韵味长

雨后泥土又软又湿,踩上去很舒服。田里一片绿,静悄悄的。突然,一小片新绿的草钻出来,细瘦的身子顶着“丫”字形的叶子,在太阳下闪着光——这就是艾蒿。乡下人管它叫“艾草”,端午节快到了,它可是主角。

端午 艾草精油 韵味 菖蒲 端午艾草 2025-05-31 11:36  4

端午节话艾蒿

艾蒿,有家艾蒿,也有野艾蒿。端午节习俗,可悬挂家艾蒿,也可悬挂野艾蒿,这是中国千年文化的传承,也是古人智慧与自然疗愈的结合。这一习俗背后,既有驱邪避瘟的象征意义,又蕴含着深厚的科学内涵。

端午节 菖蒲 艾叶 蒲剑 野艾蒿 2025-06-01 09:24  6

端午与草木

民谚曰: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之日,家家户户洒扫庭院,挂艾草于门,或制作虎形贴上艾叶戴在妇女头上,这是中华各民族的共同风俗。《荆楚岁时记》载:“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农历五月初,正值艾生长旺期,功效最好,人们争相采艾,将艾扎作虎形,称为艾虎。《荆

端午 葛藤 菖蒲 蒲剑 葡萄树 2025-06-01 08:50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