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泰推测出红军行军路线,蒋介石不悦:那是条石达开走过的死路
"委座,各部已按计划在湘江沿线部署完毕。"何应钦捧着文件夹,声音里带着几分自信,"只要共匪敢来,定叫他们有来无回。"
"委座,各部已按计划在湘江沿线部署完毕。"何应钦捧着文件夹,声音里带着几分自信,"只要共匪敢来,定叫他们有来无回。"
权力的膨胀终招致反噬,陈立夫咬牙切齿:“此獠不除,党国危矣!”1936年,杨永泰血洒江岸,讽刺的是,刺杀主谋竟是曾受其打压的CC系。 蒋介石连写七个“痛”字,南京再无人能统筹全局。
1932年春,一封万言书改变了中国命运,杨永泰提笔写下"攘外必先安内"六个字时,绝不会想到这个策略会将自己送上绝路。
上世纪30年代的中国,军阀割据、革命烽火与政治权谋交织成一幅血色画卷。孙中山去世后的国民党内斗不休,蒋介石虽名义上执掌大权,却始终面临冯玉祥、阎锡山等地方势力的掣肘。俗话说“乱世出枭雄”,而枭雄身边总有“鬼才”辅佐——杨永泰便是这样一号人物。他5岁能背《千字文
1880年广东高州府的石骨垌村,私塾先生杨仪廷望着刚满五岁就能背诵《千字文》的幼子,既欣慰又忧虑。这个被乡邻称作"文曲星下凡"的孩童,就是日后搅动民国风云的杨永泰。他十三岁中秀才的捷报,至今仍镌刻在茂名市博物馆的碑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