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本文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寻求线下医师帮助。别忘了点赞转发给家人朋友,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本文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寻求线下医师帮助。别忘了点赞转发给家人朋友,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忙到深夜,饿得前胸贴后背。
点个烧烤、泡面或者炸鸡,看着剧吃得不亦乐乎。过了一会儿,肚子开始隐隐作痛,胃里烧灼感明显,有时候还泛酸、恶心,甚至痛得睡不着。
有人说这就是熬夜熬出来的胃溃疡,真的是这样吗?
其实,胃溃疡的“幕后黑手”远不止熬夜,肠胃再好,这几个隐患也不能忽视。胃溃疡,简单来说就是胃黏膜被胃酸腐蚀出了伤口。
胃本来有一套自我保护机制,能分泌黏液来抵御胃酸侵蚀。但如果保护屏障被破坏,胃酸就会直接“烧”到胃黏膜,久而久之,胃壁就被“啃”出溃疡。
这时候,吃点刺激的食物,胃就像被撒了盐一样疼得受不了。
很多人以为熬夜是罪魁祸首,实际上,熬夜只是“帮凶”,真正让胃溃疡找上门的,往往是这几个坏习惯。
第一个隐患:长期吃刺激性食物,胃黏膜被反复伤害。
烧烤、火锅、麻辣烫、炸鸡、碳酸饮料,这些食物吃起来确实过瘾,但对胃来说,每吃一次都是一次“折磨”。
尤其是辛辣刺激的食物,会直接破坏胃黏膜的保护层,让胃酸更容易伤害胃壁。油炸食品则会让胃排空变慢,胃酸在胃里待得更久,对胃壁的腐蚀时间也更长。
有些人喜欢空腹喝咖啡或者酒,这更是给胃“雪上加霜”。
咖啡因会刺激胃酸分泌,酒精则直接损伤胃黏膜。长期下来,胃黏膜受损严重,稍微吃点刺激的东西就会不舒服,甚至发展成溃疡。
第二个隐患:幽门螺杆菌感染,让胃一直处于“慢性发炎”状态。
幽门螺杆菌是胃溃疡的头号“杀手”,它能在胃里安营扎寨,破坏胃黏膜的防御机制,让胃酸更容易伤害胃壁。
感染了幽门螺杆菌的人,胃长期处于慢性炎症状态,时间长了,胃黏膜变薄,随便一点刺激就可能导致溃疡。
幽门螺杆菌主要通过“口口传播”,比如共用餐具、一起吃饭夹菜、家人之间亲密接触等。
如果家里有人感染了,其他人很可能也会被传染。所以,建议家里人都去做个幽门螺杆菌检测,尤其是经常胃痛、反酸、烧心的人,更要重视。
第三个隐患:长期情绪紧张,压力大,胃酸分泌失衡。
有些人胃不好,去医院检查,没查出幽门螺杆菌,也没有长期吃刺激食物的习惯,但就是经常胃痛。这时候,可能是情绪问题在作怪。
胃和大脑的关系很密切,压力大、焦虑、情绪波动大时,胃酸分泌会变得异常,可能会分泌过多,导致胃壁受损,时间久了就形成溃疡。
很多上班族、学生党,长期熬夜加班、考试复习,精神高度紧张,胃就容易出问题。
有些人一紧张就胃痛,或者一生气就胃胀,这其实就是胃在“抗议”。如果压力一直得不到缓解,胃病只会越来越严重。
熬夜确实会加重胃病,但不是直接原因。
熬夜为什么和胃溃疡扯上关系?其实,熬夜本身不会直接导致胃溃疡,但它会让胃的自我修复能力下降。如果本身就有胃病,熬夜会让它更严重。
人的胃在晚上十一点到凌晨三点这段时间会进行自我修复,但如果经常熬夜,胃就没办法正常修复,受损的黏膜得不到恢复,时间久了,胃病就会加重。
再加上熬夜容易导致饮食不规律,很多人半夜饿了就吃夜宵,吃完又不消化。
胃长时间处于高负荷工作状态,溃疡风险自然就增加了。怎么保护胃,远离胃溃疡?管住嘴,少吃刺激性食物。
辛辣、油炸、碳酸饮料、酒精这些东西,能少就少,尤其是本身胃就不好的人,更要控制。
规律饮食,不暴饮暴食。 每天定时吃饭,避免让胃长时间空着或者一次吃太多。吃饭不要太快,细嚼慢咽,让胃有个适应过程。
注意餐具卫生,预防幽门螺杆菌。 家里最好用公筷,定期给餐具消毒,尤其是有胃病的人,家人最好一起做幽门螺杆菌检测,必要时进行根除治疗。
调整心态,学会减压。 压力大、情绪不稳定的人,胃病更容易反复。
适当运动、听听音乐、找朋友聊天,都是不错的减压方式。减少熬夜,让胃有时间修复。 如果不得不晚睡,尽量保证白天补觉,但最好还是规律作息,让胃有足够的时间自我修复。
胃病是“三分治七分养”,再好的药也比不上好的生活习惯。
如果你经常胃痛、反酸、烧心,千万别硬扛,该检查就去检查,别等到胃溃疡严重了才后悔。好胃养出来的,坏胃也是“作”出来的,学会爱护你的胃,它才不会在关键时刻给你“找麻烦”。
参考文献:
《胃病的预防与治疗》. 人民卫生出版社.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消化性溃疡》. 中国医学论坛报.
《饮食习惯对胃黏膜的影响》. 中华消化杂志.
《精神压力与胃病的关系研究》. 北京大学医学部.
《胃溃疡的临床治疗进展》. 上海医学.
来源:老张健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