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卒中临床研究中的溶栓治疗:20年的成就与发展方向
近20年来,静脉溶栓已成为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标准治疗方案,即便在我国基层医疗机构,静脉溶栓治疗也开展得如火如荼。据统计,目前中国符合溶栓适应证人群的静脉溶栓率已达40%,且溶栓效率和质量也在不断提高,例如,可将患者到院至接受治疗时间控制在30 min内的基层医院
近20年来,静脉溶栓已成为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标准治疗方案,即便在我国基层医疗机构,静脉溶栓治疗也开展得如火如荼。据统计,目前中国符合溶栓适应证人群的静脉溶栓率已达40%,且溶栓效率和质量也在不断提高,例如,可将患者到院至接受治疗时间控制在30 min内的基层医院
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在脑血管疾病中,脑梗的凶险令人胆寒。它发病急骤,如同一颗“定时炸弹”,瞬间打破生活平静,给生命和健康带来巨大威胁。而脑梗溶栓,作为一种关键的早期治疗手段,犹如黑暗中的曙光,承载着患者生的希望。这场分秒必争的生命赛跑,每一秒都关乎生死。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也有不少患者使用抗凝药物治疗或预防血栓。但这是不是代表这些等同于溶栓药呢?甚至有人会产生误解,认为这些药物的作用是相同的。
你知道吗?在中国,每 12 秒就有一人发生卒中(俗称 "脑中风"),每 21 秒就有一人因卒中离世。这种 "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 的疾病,已成为我国成年人死亡和残疾的头号杀手。更严峻的是,我国居民终身患卒中的风险高达 39.3%,位居全球第
急性心肌梗死(AMI)又是心血管疾病中死亡的最重要原因。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治疗近些年来在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PCI)治疗方面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
《柳叶刀》(The Lancet)发表了一项关于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后最佳监测试验(OPTIMISTmain)的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结果。本研究由复旦大学的Craig Anderson教授/宋莉莉教授团队、John Hopkins大学医学院的Victor Ur
脑卒中作为全球主要的致死和致残性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超级杀手"。虽然"时间就是大脑"的救治理念已得到广泛认可,但急性脑卒中的有效救治策略仍然有限。目前,针对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监测方案,仍沿用上世纪90年代确立的标准,这一方案虽然被普遍视
时至今日,新冠疫情已近尾声,但数亿的新冠感染者在急性期症状消失的数月后仍面临后遗症的长期困扰。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长新冠或新冠后遗症(post-acute COVID-19 syndrome)是指发生在疑似或确诊新冠感染个体的一种疾病,通常在新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