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时速!学生被毒蛇偷袭,这家医院“闪电解毒”跑赢“死神”
6月17日晚,在校学生小王(化名)途经校园灌木丛时,右手腕突遭不明生物咬伤。伤后他自觉伤口轻微疼痛,稍感右手麻木。
6月17日晚,在校学生小王(化名)途经校园灌木丛时,右手腕突遭不明生物咬伤。伤后他自觉伤口轻微疼痛,稍感右手麻木。
北京协和医院最新一项营养学研究显示:我国传统饮食中的苦瓜,其清热解毒功效被科学证实,含有的奎宁酸可抑制多种炎症因子,清热效果比普通蔬菜高出3-5倍。而这项研究恰恰验证了中医"苦夏"理论的科学性,难怪老一辈总说"夏吃苦,冬吃酸"。
每年5~8月是蛇类活动高峰期,在与蛇“遭遇”后有一定被咬的风险,被无毒蛇咬伤后会出现局部损伤;被毒蛇咬伤后,蛇毒可对机体神经系统、血液系统、肌肉组织、消化系统等产生损害引起急性全身中毒性疾病。
桃仁15g 大黄10g 水蛭10g虻虫10g 金银藤50g 石膏40g丹皮10g 连翘25g 栀子15g黄芩15g 元胡10g 赤芍10g■将药材洗净放入砂锅中,加500毫升水,浸泡40分钟。■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煮40分钟,取150毫升药汁。■ 药渣加500毫升
在中医理论中,肺癌归属于“肺积”“咯血”“肺痿”等范畴,其病理属性为本虚标实,实证主要表现为血瘀与痰湿,虚证主要表现为气虚与阴虚。痰瘀相互交结是肺癌常见的病因与发病机理。肺癌患者多为中老年人群,脏腑功能逐渐衰退,肺为娇脏,易受外邪侵袭,导致体内邪毒滋生,肺失宣
5月31日,端午时节,人们会吃粽子、划龙舟、挂艾枝、佩香囊等,而这些习俗,都蕴含了中医“治未病”的养生之道。
端午是我国传统的民俗节日。端午时节,人们会吃粽子、划龙舟、挂艾枝、佩香囊等,这些特色习俗,都蕴含了中医“治未病”的养生之道。
端午时节天气炎热,多雨潮湿,湿邪偏胜,常使人感觉闷热难耐、疲乏多汗、食欲不佳。民间有“端午到,五毒醒”的说法,进入农历五月,毒虫出没、蚊虫滋生,是传染病、皮肤病高发的季节。
清热解毒法是中医肿瘤学的重要治法之一,迄今问世的中医肿瘤专科书籍中,无不把清热解毒法列为祛邪抗癌首选治法,目前的中医肿瘤临床用药或抗肿瘤中药筛选的药理实验研究,清热解毒类中药几乎占60%以上,熟知清热解毒法的演进与内涵,有利于拓宽临床视野,提高临床疗效。
风一阵热一阵,五月的阳光愈发不讲道理了。立夏一过,小满将至,暑气就在身边扎了根,连呼吸都仿佛带着一丝热浪。这个时候,厨房里那一口清香的角瓜饺子,成了不少家庭饭桌上的“消暑法宝”。
广州中医药大学一附院微信订阅号【本草驿站】专栏,逢周六推送!栏目文章均由医院药学部中药师撰写。内容包括:岭南本草故事、常用本草功效介绍、本草药膳、中药及中成药的日常使用等,实用、精彩!敬请关注!
不是玄学,是实实在在的临床经验和数据支持。马兰头这种东西,放在药理学里查得着,放在老中医的案头也看得见,更别说在你家餐桌上,凉拌炒蛋都好吃得停不下来。
近日,达特茅斯学院Katherine A. Mirica、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Ilich A. Ibarra和意大利国家研究委员会化学与物理过程研究所Giovanni Barcaro合作成功开发出一种基于铜基金属有机框架(MOF)的多功能智能纺织品。该材料不仅能
今天节目一开始,大屏幕上展示了一种植物,看似路边普通的小黄花,实际上是一味别名“肥猪草”的中药,做客《养生堂》的重量级嘉宾告诉我们,在临床治疗中,这种中药材竟能用于对抗老年人常见且棘手的两大“健康枷锁”——肿瘤与心脏病,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立夏已过,气温逐渐升高,炎炎夏日的脚步越来越近。你是否已经感受到了夏日的燥热?在这个时候,人们的身体容易出现各种不适,比如上火、食欲不振等。那么,如何在这个季节里保持身体健康,让全家都能舒适地度过夏天呢?其实,答案就在我们身边的水果中。立夏后,多吃一些清热解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