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旱!农民忍痛提前割麦,政府砸钱打井抗旱
河南遭遇60年罕见春旱,全省40%的县市出现重度气象干旱,小麦主产区洛阳、周口等地农田干裂,麦穗干瘪。部分农户被迫提前收割小麦,甚至有农民直言“割麦等于白忙活,种子钱都收不回”。河南省农业农村厅紧急行动,将救灾资金重点投入抗旱打井、推广节水灌溉,力争守住“中原
河南遭遇60年罕见春旱,全省40%的县市出现重度气象干旱,小麦主产区洛阳、周口等地农田干裂,麦穗干瘪。部分农户被迫提前收割小麦,甚至有农民直言“割麦等于白忙活,种子钱都收不回”。河南省农业农村厅紧急行动,将救灾资金重点投入抗旱打井、推广节水灌溉,力争守住“中原
小麦灌浆期是决定产量的关键时期,可不少农户却遇到了“白穗危机”。麦田里本该饱满的麦穗变得空瘪,严重的地方减产甚至达到一半。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又该怎么解决呢?
碧霞元君就是民间百姓说的泰山主神,又叫泰山奶奶。传说她有统摄岳府神兵,照察人间善恶的职能,还职司“永镇泰山,助国裕民,济厄救险,赏功伐罪”。并且,民间又认为她有主宰生儿育女的能力,被视为“送子娘娘”。
晨光微露,广袤麦田间已穿梭着忙碌身影。5月14日清晨,安阳县永和镇小寒村的金土地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文秀带着技术员贠长青走进麦田,弯腰拨开层层麦秆,将饱满的麦穗放在掌心轻轻揉搓,“这穗子灌浆得不错,麦粒已经开始变硬了。”李文秀说。
对于农民来说最怕的就是风不调雨不顺,像干旱、暴雨、干热风、冰雹、狂风等极端天气都会导致农作物严重减产,今年是乙巳蛇年,我国古籍《地母经》中就有关于乙巳年年景的预测:“太岁乙巳年,高下禾苗翠。春夏多漂流,秋冬五谷丰”,说的就是今年禾苗会茁壮的生长,在春夏两季雨水
今年小麦收成总体应该不错。虽然有像河南“干热风”这样的情况,但这是华北地区年年都有的,而且是可防可控的。“干热风”也就持续7 - 10天左右,只要在灌浆期至蜡熟期每天洒水降温增湿,就不会造成减产。
农历四月十七,这个被农谚赋予特殊意义的日子,在2025年的初夏悄然到来。田间地头,麦浪翻滚,稻苗青翠,农民们望着这片孕育希望的田野,心中盘算着今年的收成究竟如何。
人常说,“家和万事兴”。可你有没有注意过,有些家庭,不吵不闹,看上去日子也不差,最后却慢慢散了、淡了、塌了。为什么?有人说是性格不合,有人说是时代变化。但我更相信一句老话:“言多必失,祸从口出。”
“人到五十知天命”,这句老话,不只是说我们终于知道该认命了,而是提醒我们:人生到了这个阶段,真正重要的东西,其实没那么多。你可能也发现了,身边一些人到了五十还在折腾名利、买豪车、装排场,可回头一看,活得最轻松的,反而是那些看透一切、放下负担、活得简单清醒的人。
2025年5月,陕西遭遇罕见旱灾,渭北“旱腰带”地区600多万亩旱地小麦受灾,部分麦田干土层深达23厘米,小麦株高不足常年一半,抽穗困难甚至枯死。这场“靠天吃饭”的硬仗,如何破局?专家支招、政府行动、农民自救,这些关键措施与你息息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