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种玉米的乡亲们注意了!别在地里瞎忙活,汗水流得多不如方法用得巧。今年各地玉米高产户都悄悄用上了“3促2防”诀窍,棒子长得比别人粗,籽粒饱满沉甸甸,一亩地轻松多收两三百斤!
种玉米的乡亲们注意了!别在地里瞎忙活,汗水流得多不如方法用得巧。今年各地玉米高产户都悄悄用上了“3促2防”诀窍,棒子长得比别人粗,籽粒饱满沉甸甸,一亩地轻松多收两三百斤!
这法子可不是凭空想出来的,而是从农业专家和老把式多年经验中提炼出来的真功夫,成本不高、操作不难,效果却是实打实的看得见。
一、三促:促根壮、促灌浆、促抗逆
促根壮苗是基础。玉米长得好不好,关键看根系扎得深不深。现在讲究“精准施肥、分层下料”,一炮轰到底的施肥方式早过时了。
黑龙江的高产农户在播种时就采用测土配方技术,把化肥精准施到16厘米深的土层,每亩用120斤化肥,后期基本不用追肥,既省钱又防养分流失。
促灌浆饱满是核心。玉米棒子能不能饱满,就看灌浆期的营养供没供上。这时候“一喷多促”技术就显神通了——一次作业就能把叶面肥、抗逆剂、调节剂全喷上。无人机飞防雾滴均匀,叶片吸收快,籽粒灌浆足,玉米棒自然长得沉。
促抗逆能力是保障。今年不少地方高温干旱,玉米花粉容易败育。有经验的农户早就用上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能精准给水降温,节水35%以上,每亩还能省158元人工费。遇到旱情也不慌,玉米照样长得壮。
二、两防:防病虫、防早衰
防病虫要抓准时机。玉米螟等害虫专挑孕穗期钻秆子,啃出伤口还引发穗腐病。关键要护住“棒三叶”——这三片叶子决定了灌浆质量。
现在用植保无人机喷药,一次作业就能覆盖30-60亩,药液穿透力强,杀虫杀菌一次搞定,效率是人工的几十倍。
防早衰要保绿叶。玉米后期就怕叶片早衰,光合作用跟不上。高手们会在灌浆期补喷含氮叶面肥,同时加入杀菌剂预防叶斑病。叶子保住了,养分输送不断档,籽粒自然饱满压秤。
三、密植有窍门,种法要革新
光有好技术不够,种法也得更新换代。老式的小垄单行种法太浪费地了!现在高产田都在推“宽窄行密植”模式:
像黑龙江的“大垄双行”技术,把垄宽扩到110厘米,双行间距科学布局,通风透光性大幅提升。这样每亩能种4700株,比传统3500株多了35%,单株还能结双棒!
现在种玉米光靠苦干不行,得用巧劲。隔壁村老王去年按这法子种了二十亩玉米,秋收时棒子个个饱满粗壮,一车玉米拉到收购点,粮贩子直接加价收!老农叼着烟笑道:“种了一辈子地,不如现在手机一点、无人机一转的活计。”
记住“三促两防”口诀,用好水肥一体化和飞防技术,你家玉米地也能长出压秤的大棒子!今年秋收,就等着邻居们羡慕的眼神吧!
来源:稻香老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