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抗旱情 全力以赴保夏收
针对入夏以来持续高温少雨天气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影响。近日,武都区各乡镇迅速启动抗旱应急响应,多措并举开展抗旱保收活动,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针对入夏以来持续高温少雨天气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影响。近日,武都区各乡镇迅速启动抗旱应急响应,多措并举开展抗旱保收活动,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东北地区中北部在5月气温正常或偏高,降水略偏多,这样的气候条件总体上有利于春播生产。充足的水分和适宜的温度,为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然而,吉林南部、辽宁大部气温偏低,降水偏少,低温寡照的情况较为突出。这种天气状况会使土壤升温缓慢,种子发芽和幼
辽宁省马上要迎来一波大雨、大风和降温的组合天气,小伙伴们得赶紧准备好应对措施了!这个周末就要上演强对流天气了,大家千万不要掉以轻心想当然哦。
今春以来,长治市持续干旱少雨,土壤墒情不足,部分地区失墒严重,为春季播种和夏粮生产带来困难。为保春播保夏粮,全市农业农村部门迅速行动,组织农技专家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民科学应对旱情,针对性开展抗旱技术指导,全力做好抗旱科技服务。
今春以来,我市持续干旱少雨,土壤墒情不足,部分地区失墒严重,为春季播种和夏粮生产带来困难。为保春播保夏粮,全市农业农村部门迅速行动,组织农技专家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民科学应对旱情,针对性开展抗旱技术指导,全力做好抗旱科技服务。
南方猛烈降雨在线,昨天广东局地12小时累计降水量超过了500毫米!未来几天,南方强降雨还将持续。同时,今年首场大范围高温来袭,高温波及10余省区,37℃以上波及6省,河北、河南、陕西局地将达到或超过40℃。5月21日随着冷空气降雨的到来,高温将消退。
冬小麦的苗情优劣直接影响着夏粮产量。当遭遇冬季冻害、秸秆还田不均或播种过深等问题导致弱苗出现时,通过科学的田间管理措施进行"促弱转壮",是确保夏粮丰收的关键技术路径。这种转化过程既需要把握小麦生长发育规律,更要掌握精准的农艺调控手段。
各位乡亲们,今天咱们聊聊种黄瓜那些事儿。别看黄瓜是家常菜,种起来可有不少门道。最近走访了几个蔬菜基地,发现不少农户种的黄瓜弯弯曲曲,卖相不好不说,产量也上不去。经过和几位种植能手深入交流,我总结出了几个实用妙招,保准让你种的黄瓜又直又高产!
今年4月份以来,我县气温偏高,降雨较往年偏少,土壤墒情较差,半山及高半山区冬小麦、冬油菜及春播玉米、马铃薯等粮食作物出现不同程度旱情。为有效应对当前旱情,切实保障粮食安全、稳定农业生产,制定本技术指导意见。
需防范降雨、强对流和大风天气对户外安全、农业生产、交通出行等方面的不利影响。建议根据土壤墒情情况,利用两次降雨过程间歇期加快播种进度。
农历小满节气将至,民间素有“夏天旱不旱,就看小满节”的农谚流传。这句看似简单的俗语,实则凝结了千百年来农民对自然规律的深刻观察。2025年的小满节气在5月21日,此时正值北方小麦灌浆关键期,南方早稻分蘖旺盛时,降水多寡直接影响全年收成。那么,今年夏季究竟是否会
16日午后至17日陆地和海区将出现偏南大风转偏北大风,最大阵风8~10级。降雨过后全省大部地区气温下降8~14℃,18日白天气温迅速回升4~8℃。
村头巷尾的垃圾堆得比人还高,混着农药瓶的污水横流,这样的场景在很多农村依然常见。
“旱不旱,就看小满”是一句流传已久的农谚,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总结出的气象规律。随着2025年5月21日小满节气的临近,关于今年是否会出现大旱的讨论再次成为焦点。结合气象部门的最新预测和农业专家的分析,我们可以对今年的旱情趋势做出科学判断。
辽宁省气象台预计,5月16日夜间至17日白天,我省有中雨、北部地区有大雨,降雨同时伴有雷电,其中西部、南部地区还伴有大风、冰雹,中东部地区伴有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最大小时降雨量15~35 毫米,主要降雨时段为17日早晨至午后。16日午后至17日陆地和海区将
5月14日,大连市气象部门发布最新一期春耕春播气象服务信息。前期天气概况显示,5月以来(5月 1-13日),全市平均气温14.3℃,比常年同期低0.2℃,比去年同期低2.3℃;全市平均降水量23.7毫米,比常年同期少两成。
张家川县融媒体中心讯随着气温回升,刘堡镇万亩马铃薯、饲料玉米进入大规模播种期。田间地头一派繁忙的春播景象。轰鸣的机器声、忙碌的农民,构成了一幅“人勤春来早,春耕春播忙”的田间美景。
内蒙古地区一年一度的春季马铃薯种植季已进入到高潮期,位于内蒙古正北方的四子王旗的马铃薯种植正在紧张进行中。说起四子王旗地处中蒙边界,这里是北纬41度马铃薯黄金种植带,特点为气温低且干燥,寒凉同处,温度适宜,正好适应马铃薯生长条件。因而这里每年的马铃薯种植面积大
连日来,陕西多地持续高温少雨,导致土壤墒情严重不足,部分地区甚至出现裂缝。这场罕见的干旱天气不仅让农作物面临减产甚至绝收的风险,也让许多农民陷入了绝望。
5月12日,光明乡蒙古屯村春颖慧农业机械化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玉米田里,县农广校科技团队指导建设的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系统正式投入使用,推动传统农业向精准化、高效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