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与火焰的史诗:苏德战争五大命运转折点中的生命绝唱
1941年12月5日清晨,莫斯科寒风刺骨,温度低至零下42℃。在距离克里姆林宫仅30公里的波多利斯克郊外,苏军第32步兵师列兵伊万·彼得罗夫正坚守战壕。他的手指已经冻僵,却还紧紧扣着莫辛纳甘步枪的扳机。战壕里横七竖八地堆着17具德军尸体,他们的军靴都被剥走了,
1941年12月5日清晨,莫斯科寒风刺骨,温度低至零下42℃。在距离克里姆林宫仅30公里的波多利斯克郊外,苏军第32步兵师列兵伊万·彼得罗夫正坚守战壕。他的手指已经冻僵,却还紧紧扣着莫辛纳甘步枪的扳机。战壕里横七竖八地堆着17具德军尸体,他们的军靴都被剥走了,
1942年1月,当世界聚焦斯大林格勒时,距离莫斯科仅200公里的勒热夫地区正酝酿着东线最血腥的消耗战。这个宽100公里、纵深150公里的突出部,像毒刺般顶在苏军西方面军咽喉。德军在此部署第9集团军精锐,既可威胁莫斯科,又能牵制苏军增援南方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