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41年12月5日清晨,莫斯科寒风刺骨,温度低至零下42℃。在距离克里姆林宫仅30公里的波多利斯克郊外,苏军第32步兵师列兵伊万·彼得罗夫正坚守战壕。他的手指已经冻僵,却还紧紧扣着莫辛纳甘步枪的扳机。战壕里横七竖八地堆着17具德军尸体,他们的军靴都被剥走了,
"每一滴汽油都比士兵的血液珍贵"
——德国第4装甲集群指挥官霍普纳,1941年12月
1941年12月5日清晨,莫斯科寒风刺骨,温度低至零下42℃。在距离克里姆林宫仅30公里的波多利斯克郊外,苏军第32步兵师列兵伊万·彼得罗夫正坚守战壕。他的手指已经冻僵,却还紧紧扣着莫辛纳甘步枪的扳机。战壕里横七竖八地堆着17具德军尸体,他们的军靴都被剥走了,在这冰天雪地中,一双保暖的靴子意味着活下去的希望,这也是苏军士兵们无奈的生存办法 。
- 德军精心筹备,投入180万兵力、1700辆坦克,打算趁着冻土还没完全硬化,用装甲部队迅速突破,一举拿下莫斯科;
- 苏军则仓促应战,紧急召集60万市民组成民兵师。他们把地铁站变成武器工厂,甚至熔化教堂的铜钟来铸造反坦克地雷 。
- 苏军把白色床单披在T-34坦克上,让德军侦察机误以为是积雪;
- 德军装甲兵每2小时就得下车,用喷灯烘烤被冻住的油箱,苏军狙击手就专门瞄准这些烤火的士兵;
- 朱可夫秘密把西伯利亚师用火车调了过来,这些在极寒环境中训练过的士兵,能在雪地里潜伏8个小时一动不动 。
当德军先头部队好不容易看到莫斯科的电车站牌时,气温突然急剧下降,德军75%的车辆都发动不了。德军第2装甲师的军医记录道:“给士兵截肢都不需要打麻药,他们的肢体早就冻得跟冰棍一样了。”而苏军则想出用伏特加混合煤油当作坦克的防冻液,这“斯大林鸡尾酒”让T-34坦克在严寒中,突击速度比德军快了三倍 。
"我们占领了厨房,但客厅还在战斗"
——德军第6集团军士兵信件,1942年11月
在斯大林格勒的巴甫洛夫大楼,断壁残垣随处可见,苏军第13近卫师在这里创造了奇迹:
- 他们把反坦克炮架在大楼三层,利用居高临下的角度,专门攻击德军坦克脆弱的顶部装甲;
- 通过听德军工兵凿墙的声音,判断他们的进攻方向,提前埋好炸药;
- 用阵亡战友的遗体堆砌成掩体,在极寒天气下,冻硬的尸体就像混凝土一样,能挡住敌人的攻击 。
- 把防线缩到德军重炮最小射程800米以内,让德军的重炮优势发挥不出来;
- 给每个狙击手发了函数表,让他们能根据弹着点来调整射击角度,考虑风速的影响;
- 派出敢死队,让他们带着硫酸瓶,瞅准机会就泼向虎式坦克的观测窗 。
德军第6集团军作战日志里写着:“1942年11月19日,苏军的炮火太猛了,平均每平方米就落下3.7发炮弹,这相当于但泽兵工厂三个月的产量。”后来保卢斯在百货公司地下室投降时,他的参谋算出了一个残酷的数据:每个德军士兵得杀死15个苏联人才能突围,可他们只做到了三分之一 。
"这不是战斗,是两台工业机器的熔炉对撞"
——党卫军第2装甲军军长豪塞尔,1943年7月12日
在库尔斯克的普罗霍罗夫卡草原上,苏军第5近卫坦克集团军的T-34坦克,向着德军的虎式坦克发起了勇猛冲锋:
- 他们用34吨重的T-34,以每小时45公里的速度撞向56吨重的虎式,这冲击力就跟被127毫米穿甲弹击中一样;
- 苏军心里有本账,每损失5辆T-34,就能让1辆虎式失去战斗力;
- T-34用的是柴油发动机,黑烟能把战场遮得严严实实,而德军虎式用的是汽油动力,在这浓烟中更容易起火爆炸 。
- 用152毫米榴弹炮平射,在地上炸出一个个弹坑,阻挡德军前进;
- 接着用“喀秋莎”火箭炮,把后续赶来排雷的德军工兵炸得人仰马翻;
- 那些被击毁的坦克残骸,也成了天然的路障 。
德军第503重装甲营的记录显示:“1943年7月12日这天,我们打出去128发钨芯弹,这些弹药都够装备三个虎式坦克营了。”可苏军当天投入战斗的T-34数量,比德军三个月生产的还多 。
"125克面包=4小时存活时间"
——围城生存手册,1942年1月
列宁格勒被德军封锁了872天,在这漫长的日子里,整座城市都在和饥饿作斗争:
- 科学家们想办法把木屑、皮革加到面包里,就为了让每个人每天能摄取800大卡的热量;
- 为了通过冰上公路运输物资,他们每公里设置12个测温点,根据冰层厚度安排卡车的载重;
- 兵工厂每生产1门火炮,就可能会搭上3.2个工人的性命 。
诗人奥尔加·别尔戈丽茨在电台朗诵诗歌时,背景音里时不时传来有人饿死倒地的闷响。她想出了“声波配给制”,就是用诗歌的字数来换面包的克数,这成了很多知识分子活下去的办法。德军想用心理战,通过扩音器播放肖邦夜曲,结果苏军顺着声音找到了发射位置,直接用152毫米炮弹回敬了他们 。
"每个窗口都是生死的关键"
——突击第3集团军工兵日志,1945年4月
在柏林的国会大厦,苏军把巷战打出了新花样:
- 他们把地下墓穴当作负坐标,用探照灯垂直往下照,德军一露头就被照得睁不开眼;
- 在墙壁上凿出45°的斜面,让子弹反弹,这样能把跳弹的命中率提高73%;
- 扔手雷之前,先扔个空罐头,利用声音混淆德军的听觉,判断房间里有多少敌人 。
崔可夫在指挥部的墙上,写满了进攻的计划和计算。当红旗终于插上国会大厦穹顶时,苏军参谋部统计出:为了攻克柏林,打出去的122毫米炮弹,都能把柏林的地表削低1.2米 。
- 莫斯科战役:日均伤亡1.2万,弹药消耗每日1.8万吨,战损比为1:1.4,生命密度达347人/平方公里。
- 斯大林格勒战役:日均伤亡2.1万,每日弹药消耗3.4万吨,战损比是1:1.7,生命密度为512人/平方公里。
- 库尔斯克战役:日均伤亡1.7万,每天消耗弹药2.9万吨,战损比1:1.3 ,生命密度284人/平方公里。
- 列宁格勒战役:日均伤亡0.8万,弹药日消耗量0.7万吨,战损比1:0.9,生命密度193人/平方公里。
- 柏林战役:日均伤亡1.5万,每日弹药消耗2.3万吨,战损比1:1.1,生命密度437人/平方公里。
当史学家还在争论“库尔斯克是不是战争转折点”时,莫斯科地铁4号线里藏着残酷的事实——每个盾构机零件里,都有阵亡士兵身份牌的金属。第聂伯河畔还有3200吨未爆弹药,半个世纪过去了,它们还在那,就像人类一直没能真正消化战争带来的伤痛 。
“再精密的计算,也算不出母亲看到儿子阵亡通知书时,流下眼泪的重量。”
——物理学家朗道《战争热力学》
来源:3C捕快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