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隐秘的细菌战
91岁的王樟土普通话里夹杂着江浙一带的方言,他边说边比划,正在回忆一场浩劫。1942年,日军占领浙江义乌。那年他8岁,日军进村时,摸着谁的淋巴结肿了,就拉走,拉走的人再也见不到了。王樟土继续用手在自己脖子下比划,“也摸我了,我没肿,就成‘幸存者’了。”
91岁的王樟土普通话里夹杂着江浙一带的方言,他边说边比划,正在回忆一场浩劫。1942年,日军占领浙江义乌。那年他8岁,日军进村时,摸着谁的淋巴结肿了,就拉走,拉走的人再也见不到了。王樟土继续用手在自己脖子下比划,“也摸我了,我没肿,就成‘幸存者’了。”
听说电影《731》要上映了,这部聚焦侵华日军731部队罪行的影片,就像一块巨石,在我们国内激起千层浪,大家都盼着它能让更多人铭记那段惨痛历史。那日本人是如何看待这部即将上映的电影的呢?
“这份供词显示,日军撒布细菌的范围在浙江省是以金华为中心的。因为中国军队撤退了,日本军队很快进入这个地区,所以日本军队也有很多人感染……”6月9日下午,浙江省历史学会抗日战争史研究会会长、义乌市生化武器档案研究中心主任王选向众人展示了一份日本战犯的供词,这是侵
“这是原稿的第5稿,看这密密麻麻的便签,我又改了很多内容。”6月5日,浙江省抗日战争史研究会会长王选回到义乌老家,带来了《没有结束的细菌战》原稿,与她同行的还有该书作者南香红。南香红带来了相对完整的修订第一稿。她们将这些稿件捐献给了侵华日军细菌战史实陈列馆。
她没有耀眼的头衔,也没有显赫的家世,甚至可以说,她只是个再普通不过的中国女性,但她做了一件让无数人都不敢做的事:她花费了20多年,试图揭开日本细菌战的遮羞布,把真相摆在全世界面前。
王选是个上海人,1952年出生,家里条件不错,父亲是法官,母亲管家务。她从小爱读书,1976年从杭州大学英语系毕业后当了老师,后来去日本读硕士。1995年她看到报纸上说哈尔滨开了个会,讲日本731部队在中国搞细菌战,特别是她当年下乡的浙江义乌崇山村受害严重。她
731部队的罪行铁证如山,要档案有档案,要遗址有遗址,要人证有人证,曹树基为何如此大放厥词?
一直想写侵华日军的罪行,几次提笔心情都非常沉重,今天决定写出来。我并不是要煽动民族仇恨,是记录历史,落后就要挨打不是危言耸听!
随后,石井四郎下达了“杀人灭迹”的指令,然后扔下部属抢先逃回日本。为了逃避审判,他躲避在千叶县老家,甚至准备好了假葬礼。
张纯如出生于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父母为华裔科学家张绍进、张盈盈,祖籍江苏淮安。祖父张乃藩曾任抗日时期河南地方官员,家族记忆深刻影响其历史观。
书中南香红记录了这一场景:日本记者近藤在曾最先遭受鼠疫的常德采访,在摄像机拍摄时,一位老伯突然冲上来教训:“你们日本人怎么可以到常德来做那么多坏事,杀人、强奸妇女?!”王选把老者的话翻译给近藤听,近藤涨红了脸,向老者说:“我不是能够有资格代表日本国家向你们道歉
在历史的长河中,战争总是伴随着无尽的苦难与悲伤。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帝国主义在其侵略扩张的过程中,实施了许多令人发指的暴行。其中,细菌战与残人体实验是其罪恶的集中体现,给无数无辜生命带来了无法弥补的创伤。本文将对此进行深入探讨,这一段不该被遗忘的历
书中南香红记录了这一场景:日本记者近藤在曾最先遭受鼠疫的常德采访,在摄像机拍摄时,一位老伯突然冲上来教训:“你们日本人怎么可以到常德来做那么多坏事,杀人、强奸妇女?!”王选把老者的话翻译给近藤听,近藤涨红了脸,向老者说:“我不是能够有资格代表日本国家向你们道歉
今天日本国立公文书馆首次公开了侵华日军“荣字1644部队”、“波字8604部队”、“波字8609部队”留守名簿文件。留守名簿属于档案文件,其中包含当时日军部队成员的姓名、出生日期、户籍、职种、兵种等信息。
这本《十讲》介绍了2005年之后近二十年来发展起来的社会理论。正如编著者所言,它“不是外行人抄袭拼凑出来的讲义,而是站在中国读者的立场上写就的具有一定原创性的当代前沿教材”。传统的社会理论教材,多采用“古典-近代-当代”三分式的书写框架,英国到吉登斯,德国到哈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东北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在这片被铁蹄践踏的土地上,一支代号“731”的部队悄然建立。他们打着“防疫给水”的幌子,在哈尔滨平房区修建了占地30平方公里的秘密基地,实际进行着世界上最残酷、最灭绝人性的细菌战研究。这支由石井四郎带领
浙江省档案馆等浙江31家综合档案馆所藏“日军侵浙细菌战档案”,共280卷575件,计1.6万余页,形成于1939年至1948年,主要内容为日军利用飞机和奸细播撒毒物的详情、国民政府对日军实施细菌战的调查、各地疫病发病情况的逐月登记表、战时直至战后各级政府应对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