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双相到底有多可怕?让四亿人饱受折磨的恶灵?
“恶灵”通常用于指代魔鬼或者被魔鬼附身做出怪异行为的人。当你走在中世纪的欧洲,你可能会见到一群人把一个行为不受控制、大喊大叫的人当成是魔鬼并强制开展驱魔,最后送往疗养院。
“恶灵”通常用于指代魔鬼或者被魔鬼附身做出怪异行为的人。当你走在中世纪的欧洲,你可能会见到一群人把一个行为不受控制、大喊大叫的人当成是魔鬼并强制开展驱魔,最后送往疗养院。
老公下班到家的时候,我正在厨房做饭。为了照顾家里,我找了一份工资少,离家近,事情少的工作。这不,老公回家就能吃上热菜热饭,一家人在一起,很温馨。原本老公还是很高兴的,还帮忙端菜。
2019年,来自浙江的李雨桐17岁,就读于一所市属普通高中的艺术班。她出生时父母刚开始创业,家中一直争吵不断。小学四年级那年,父母离婚,并且各自再婚,李雨桐被推来推去,先后住过继母家、姑父家和外婆家,每次搬家都要转校,换老师、换教室、换朋友,重新适应新环境。高
2017年,18岁的付永旭是一名来自南京的高中生。他刚刚查完高考分数——235分。这对他来说,不只是一个数字的失败,更像是一纸现实的撕裂。付永旭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成绩一直在中等水平上下徘徊。但从初中起,父母关系就日益紧张,每天的争吵像钟表一样准时上演。他很早
在心理健康议题日益受到关注的今天,双相情感障碍却依旧笼罩在误解与偏见的迷雾之中。许多人将其简单等同于“情绪不稳定”,甚至将患者的极端情绪波动视为性格缺陷或意志力薄弱的表现。这些误解不仅加剧了患者的病耻感,也阻碍了他们获得及时有效的治疗。意识疗法从认知重构与自我
抑郁症孩子如果有向双相情感障碍转变的趋势,可能会出现频繁的冲动性创作行为。 在情绪莫名波动时,他们会突然陷入疯狂的创作状态。
一项新的研究证实,与父母没有这些疾病的孩子相比,精神分裂症或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孩子患精神病理学的风险更高。这项研究发表在《欧洲儿童与青少年精神病学》杂志上,研究了父母的临床和社会特征如何影响其后代的心理健康。
28岁的林婉青,曾在深圳一家新媒体公司担任市场策划专员。她文笔细腻,审美出众,是团队里颇受认可的年轻骨干,身边也有一个交往5年的男友,但在2019年计划买房、谈婚论嫁之际,男方突然以“生活理念不同”为由提出分手,并迅速与相亲对象步入了婚姻,令她备受打击,情绪崩
双相情感障碍又称双相障碍或躁郁症,是一种复杂的精神疾病,表现为情绪高涨(躁狂期)和抑郁期的交替出现。研究显示,约30%的成年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在13岁之前就有症状出现,而大约50%-67%的患者在18岁前开始出现病症。青少年时期是生理和心理快速发展的关键阶段,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