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

毛主席为什么总能以弱胜强?

毛泽东这个名字,已经超越了国界和时代,成为人类军事史上一个永恒的传奇。在世界军事发展的漫长岁月里,涌现过无数杰出的军事家,但像毛泽东这样集军事战略家、战术家、政治建军家、军事思想家、理论家和哲学家于一身的全能型军事家,确实是绝无仅有的。

毛泽东 毛主席 戴维逊 军事史 汉尼拔 2025-05-15 21:47  2

伊朗要成为第二个乌克兰?我们要感恩70年前毛泽东拍板研制原子弹

2025年5月15日,据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报道,当地时间14日,伊朗一名高级顾问表示,伊朗准备在一定条件下与特朗普政府签署核协议,以换取解除全部经济制裁;而这个“一定条件”,就是伊朗将永远承诺不制造核武器,并销毁其可用于武器化的高浓缩铀库存,同意只将铀浓缩至民用

原子弹 伊朗 乌克兰 毛泽东 高浓缩铀 2025-05-15 18:41  1

毛泽东为何说“秀才造反,三年不成”?

知识分子太理想化。书呆子思想,只按照书本上的东西来指导实践,来来观察社会,这是行不通的。尽信书不如无书。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摸索规律。知识分子迷信书本,迷信书本上写的一切,存在教条主义思想。在现实中碰了壁之后,还不知道转弯,还认为是现实犯了错误,还喃喃

毛泽东 来来 秀才造反 万般皆下品 较真儿 2025-05-15 18:43  1

1949年开国大典,毛主席为何下了一个奇怪命令:不准任弼时参加?

“主席,没能站在您身边见证开国大典,我这心里总像缺了块东西。”1950年国庆节的天安门城楼上,任弼时握着毛泽东的手微微发颤。毛泽东拍了拍他手背:“老任啊,健康才是革命的本钱。”这段被工作人员记录在值班日志里的对话,揭开了开国大典上令人费解的缺席之谜——作为五大

毛泽东 毛主席 任弼时 傅连暲 莫斯科东方大学 2025-05-15 07:27  2

毛泽东如何改造军队中的 “三金五皮” 军官?

1927 年 9 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在三湾村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其中一项重大改革,就是针对军官生活特殊、打骂士兵现象、官兵矛盾加剧的情况,在连以上建立各级士兵委员会,实行民主制度,实行经济公开,并取消军官的特权,规定官兵在政治上平等,官长不许打骂士兵

革命军 军官 毛泽东 人民军队 士兵委员会 2025-05-14 21:10  2

毛体书法之我见:在争议中探寻传承与发展

在书法艺术的广阔天地里,毛体书法独树一帜,散发着别样的魅力与光芒。然而,民间却流传着“现在太多写毛体书法的大多未入书法之门”这样的言论,这一观点犹如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引发了诸多书法爱好者和研究者的深入思考。要全面剖析这一现象,我们需从毛体书法的

书法 毛泽东 书法作品 毛体书法 毛体 2025-05-14 15:25  2

AI:如何读懂毛泽东主席

把握时代背景毛泽东的著作与中国革命、建设的历史进程深度交织。例如,《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反映了大革命时期农民问题的紧迫性,而《论持久战》则是抗日战争战略分析的典范。建议先通过《中国共产党简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等书籍,梳理 1921-1976 年间的重大事

毛泽东 毛泽东主席 毛泽东文集 矛盾论 新民主主义论 2025-05-14 09:01  2

老蒋是如何评价毛泽东的?06年蒋介石日记公开,揭开了尘封的答案

“先生如何看待延安那位?”1945年8月29日的重庆林园官邸里,白崇禧将茶盏轻轻搁下。蒋介石凝视着窗外未散的晨雾,沉默良久才吐出两个字:“赌徒。”这段鲜少被记载的对话,恰似解开国共博弈密码的钥匙。当2006年胡佛研究所公开蒋介石日记时,历史研究者们才惊觉,这场

日记 毛泽东 蒋介石 胡佛研究所 蒋介石日记 2025-05-14 08:20  2

欣闻丨毛泽东为日本工人朋友们题词(毛主席题字4)

1962年9月18日的北京秋意渐浓,人民大会堂福建厅内,毛泽东提笔挥毫,为来访的日本工人访华代表团写下了一段题词。墨迹未干的宣纸上,“只要认真做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与日本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日本革命的胜利就是毫无疑义的。应日本工人学习积极分子访华代表团

日本 毛泽东 毛主席 欣闻 毛主席题字 2025-05-14 06:00  2

1948年三野猛将对粟裕出言不逊,还撂挑子,毛泽东回3字:撤了他

“这天晌午,陈士榘推开华东野战军指挥部的大门,正巧撞见宋时轮梗着脖子对粟裕嚷嚷。”1948年6月13日的鲁西南闷得像个蒸笼,地图上画满红蓝箭头的作战室更显逼仄。这段被基层炊事员偶然目击的场景,成了今天要讲述的这场历史冲突的最佳注脚——建军治军路上,是纪律压得住

毛泽东 粟裕 三野 三野猛将 宋时轮 2025-05-13 05:50  2

延安窑洞内,毛泽东郑重地对王震说:"这次出征,可能会全军覆没

1944年深秋,延安窑洞内,毛泽东郑重地对王震说:"这次出征,可能会全军覆没,你怕不怕?"面对这个可能是死亡之旅的任务,这位1908年出生的老红军坚定地回答:"为了新中国,我这条命,豁出去了!"就这样,王震率领359旅4000余将士,开启了一场堪比万里长征的壮

毛泽东 王震 延安窑洞 359旅 桂北 2025-05-12 18:2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