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任山河”记者手记 ▏在六盘山的褶皱里,我与信仰重逢
四月的风掠过六盘山麓,带着丝丝凉意钻进灰色上衣的褶皱。站在这条再熟悉不过的起跑线上,恍惚间又看见二十六年前的自己:那个戴着红领巾、被同学们搀扶的少年,正喘着粗气仰望绵延的山路。
四月的风掠过六盘山麓,带着丝丝凉意钻进灰色上衣的褶皱。站在这条再熟悉不过的起跑线上,恍惚间又看见二十六年前的自己:那个戴着红领巾、被同学们搀扶的少年,正喘着粗气仰望绵延的山路。
四月的风掠过六盘山麓,带着丝丝凉意钻进灰色上衣的褶皱。站在这条再熟悉不过的起跑线上,恍惚间又看见二十六年前的自己:那个戴着红领巾、被同学们搀扶的少年,正喘着粗气仰望绵延的山路。
四月的风掠过六盘山麓,带着丝丝凉意钻进灰色上衣的褶皱。站在这条再熟悉不过的起跑线上,恍惚间又看见二十六年前的自己:那个戴着红领巾、被同学们搀扶的少年,正喘着粗气仰望绵延的山路。
自1995年固原二中师生首次踏上往返百余里祭英烈之路起,一场“行走的思政课”已走过三十载。从风雨兼程的朴素追思,到辐射3万余名青少年的精神长征;从翻越崎岖山道的身体力行,到穿越历史云烟的心灵叩问——108里征途,早已沉淀为一座城市的信仰传承。
4月3日凌晨5点,六盘山区尚未迎来晨曦。宁夏固原市第二中学和弘文中学师生、社会各界共3200多人,徒步前往位于固原市彭阳县古城镇的任山河烈士陵园,祭奠革命先烈。从1995年开始,每年清明节前夕,固原师生都会徒步往返任山河烈士陵园扫墓,这堂“行走的思政课”,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