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西姑娘刘先:刘芝田后人,敦煌好女儿 | 陶起鸣(整理)
,他认识一位104岁的老太太。老太太说小时候住在殷高巷……能否找些老照片带给她看看。经了解,这位老太太,可不简单,她是刘瑞芬的曾孙女,名刘先。她与先生罗寄梅四十年代一起在敦煌,拍摄了3000余张高品质的石窟旧照,被当今学界公认为关于敦煌石窟研究最系统、最完整、
,他认识一位104岁的老太太。老太太说小时候住在殷高巷……能否找些老照片带给她看看。经了解,这位老太太,可不简单,她是刘瑞芬的曾孙女,名刘先。她与先生罗寄梅四十年代一起在敦煌,拍摄了3000余张高品质的石窟旧照,被当今学界公认为关于敦煌石窟研究最系统、最完整、
“敦,大也;煌,盛也。”敦煌是丝绸之路上东西方文化交汇的重要枢纽。近两千年的时光中,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人们沿着丝绸之路在此汇聚,塑造了独具魅力的敦煌文化,留下了世界现存规模最大、延续时间最长、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整的艺术宝库。
2025年6月7日,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宿白讲座”第二讲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阳光厅举办,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先生应邀做题为“丝绸之路与敦煌石窟(下)”的学术专题讲座。讲座由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院长沈睿文主持,全场座无虚席。
宿白先生(1922年8月3日—2018年2月1日)是中国考古学界泰斗级学者、北京大学资深教授,被誉为“中国历史时期考古学学科体系的建立者”“中国佛教考古和新中国考古教育的开创者”。他的一生与考古事业紧密相连,其学术贡献、教育实践与人格风范,对中国考古学发展产生
6月7日上午9点30分,《金城讲堂》讲座将在兰州市图书馆三楼功能厅举办。本次讲座邀请深圳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兼职教授陈振旺为大家带来一场题为《敦煌石窟艺术的再生研究》的专题讲座。
那是一个平常的考古工作日,考古团队在对第十七窟进行细致的勘察时,意外地发现了一面墙壁上的异样。
近期,“如是莫高”敦煌艺术大展暨“莫高精神”红色主题展(以下简称“如是莫高”)正在北京展览馆展出。作为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敦煌艺术主题展览,通过六大展区:“敦煌印象”“千年莫高”“灿烂佛宫”“庄严净土”“万象人间”和“石室宝藏”,以及“复刻经典洞窟+文物+壁画彩
活动中,来自敦煌研究院莫高窟学堂的高级讲师向丽君老师通过“灿烂的敦煌石窟艺术”主题讲座,从历史溯源、地理行圣、文明遗迹、文物保护等角度详细介绍了敦煌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带领师生穿越中华文明的时空隧道,沿着数千年不曾断流的历史文化长河探寻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