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精卫不缺钱、不缺地位,为何却执意要叛国投敌当汉奸?
1938年12月29日,越南河内高朗街27号的电报机滴滴作响。汪精卫亲手拍发的《艳电》正通过无线电波传向全世界,这个曾经写下"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革命诗人,如今却在号召中国与日本"共同防共"。消息传到重庆,街头卖报的小贩都惊掉了下巴:"汪主席投敌了?不可
1938年12月29日,越南河内高朗街27号的电报机滴滴作响。汪精卫亲手拍发的《艳电》正通过无线电波传向全世界,这个曾经写下"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革命诗人,如今却在号召中国与日本"共同防共"。消息传到重庆,街头卖报的小贩都惊掉了下巴:"汪主席投敌了?不可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白居易的这首《放言五首・其三》,以一种深入浅出的方式,揭示了一个深刻的哲理:对人对事的全面认知,离不开时间的考验 。在生活中,
当时的中国,一方面要面对西方列强的叩关索土、步步紧逼。一方面内部政局早已腐烂,民心动荡。可以这样说,当时的列强哪怕不直接殖民中国,早就已经腐朽落后的中国也会逐步走向深渊之中。
坚硬的石板回响几声刚劲——1935年11月1日清晨,国民党中央党部门前,短短几十秒内,时任行政院长的汪精卫满身是血倒地。枪声、人群、张继瘦老头子的死死扼住和张学良跃身一扑的动作交错在一起,现场冗杂寒凉。汪夫人陈璧君失声痛哭直指蒋介石“派人下毒手”,到现在没人能
汪精卫如果能把这句话践行到底,也许他的子孙后代,还能沾他一点光。只可惜坏事做尽,子女都没办法站在亲人的角度为他说一句好话,恨不得和他验DNA,证明自己不是他生的。
教他的大队长对他太过严厉,汪文悌敢直接一巴掌扇过去,大队长也只能离开,不敢忤逆这位“二皇子”。
我已经好久没关注董宇辉了,但最近这股“董老师崇拜症”真是让我瞠目结舌!这社会到底是怎么了?从什么时候开始,董宇辉的话就成了金科玉律,成了不可触碰的“圣旨”?仿佛谁要是敢质疑他一句,就得被千夫所指,被扣上“无知”“嫉妒”的帽子!董宇辉的地位,现在硬是被捧得跟“当
他曾经是那个写下“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热血诗人,最后却成了跪在日本人脚下签卖国条约的佝偻身影。
那晚在电影院,放电影的在修补断掉的电影胶片,放映厅内一片漆黑,我趁机逃掉。
在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历史长河中,叶剑英元帅宛如一座巍峨耸立的丰碑,以其卓越的智慧、无畏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为新中国的诞生与发展立下了不朽功勋。他的一生,是为共产主义事业不懈奋斗的一生,是与国家和民族命运紧密相连的一生。
大汉奸临刑前还万分不舍,和自己一生中重要的人道别后,还央求押解的狱警满足他一个愿望,将自己身上的两个物件作为陪葬品,随自己入土。
岁月无声,历史有痕。八十载光阴流转,抗战的烽火岁月依然铭刻在中华民族的记忆深处。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观察者网特别推出“抗战史上的今天”栏目,每日与您共同回望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
他是时代的宠儿,也是民族的弃儿。他被追逐,也被放逐。从万人膜拜的革命英雄,到举世唾弃的汉奸卖国贼,汪精卫到底经历了什么?有人说性格决定命运,汪精卫的性格有精致的优点和致命的缺点。他追求高尚的情操和自己的主见,但行事作风优柔寡断,往往没有坚定的立场。他在小事上聪
1921年7月,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的一间石库门房子里,13位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聚集在一起,他们之中有工人、学生、教师,也有留学归国的知识分子。
他们以开设“守真照相馆”为掩护,暗中进行刺杀准备,他选择刺杀的目标是当时清廷的实际掌权者、宣统皇帝的生父、摄政王载沣。
张发奎(1896年9月2日—1980年3月10日),又名逸斌,字向华。广东省始兴县(今属韶关市)人
1943年春末夏初,华东形势骤然紧张,有消息说,汪伪军又将有大规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