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剑英

1948年南京解放后,叶剑英为何急电前线“尽快找到谢士炎”?

1948年11月19日深夜,南京中央监狱的走廊回荡着镣铐的撞击声。五名衣衫褴褛的囚犯被押往刑场,为首的谢士炎突然停步,向狱卒借来纸笔。借着昏黄的油灯,他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况复男儿失意时;多少头颅多少血,续成民主自由诗。” 枪响前,这位国民党少将高呼“共产

南京 急电 叶剑英 谢士炎 急电前线 2025-06-11 00:58  5

两次密谈拯救革命!难怪毛主席评价叶剑英“吕端大事不糊涂”!

1927年7月下旬,庐山牯岭别墅区的蝉鸣声中暗藏杀机。时任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参谋长的叶剑英,在张发奎办公室外偶然听到一个惊人的消息:汪精卫已密令张发奎以"商议军情"为名,诱捕贺龙、叶挺。这位秘密共产党员立即意识到,这将直接危及中共中央正在秘密筹备的南昌起义。

革命 毛主席 吕端 张发奎 叶剑英 2025-06-08 10:09  6

叶剑英读罢《沁园春》感叹:除了毛主席,谁又能把大家聚拢起来?

1930年深秋,莫斯科郊外的白桦林已染上金黄。叶剑英收拾行装,告别了中山大学的同学们,踏上了回国的秘密旅程。这位曾在黄埔军校担任教授部副主任的军事专家,此刻肩负着将苏联军事经验带回中国革命的使命。他取道海参崴,辗转抵达上海,在地下交通员的护送下,于1931年初

红军 毛泽东 毛主席 叶剑英 沁园春 2025-06-06 20:43  6

老一辈革命家“约法三章”的背后深意:坚决不搞特殊化

艰苦奋斗、廉洁奉公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创业不可缺,治党不可少,立国不可废。为此,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和平建设时期为了解情况下到基层视察时,虽位高权重,却严格自律,为人表率,都曾对工作和生活

彭真 谭震林 叶剑英 特殊化 杜五安 2025-06-02 06:02  4

邓小平致叶剑英与华国锋的亲笔信:笔触细腻,风格含蓄而深沉

红色书信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价值,是先辈们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其中蕴含的教育意义和情感力量,至今仍深深地影响着我们。如今,许多家长都喜欢带着孩子前往博物馆或红色教育基地,让孩子们近距离接触这些红色书信。孩子们站在展柜前,目光专注地看着那些纸张泛黄的书信,仿佛能

硬笔书法 书信 邓小平 华国锋 叶剑英 2025-05-28 08:37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