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简

散文 | 刘梅花:汉朝来信

甘肃的简牍比谁家都多,有六万多枚,于是建成一座简牍博物馆。这些简牍,大部分来自汉朝,来自河西走廊。黄沙苍茫的河西古道,藏着汉朝的光阴片段——那么遥远,却又那么真实。

汉朝 散文 木简 汉简 天田 2025-06-26 08:08  4

【甘快看】《简牍探中华》带你读2000多年前的“借粮信”

说到“玉门关”与“阳关”,大家也许并不陌生,在历代文人墨客的笔下,它们早已超越地理坐标的意义,成为寄托家国情思的文化意象。这两座千古雄关自设立之初,就如同矗立在大漠边陲的双璧,不仅守护着万里疆域,更见证着无数戍边吏卒“黄沙百战穿金甲”的忠诚坚守。

蹴鞠 简牍 悬泉 汉简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 2025-06-08 20:12  6

《简牍探中华》带你走进敦煌,读2000多年前的“借粮信”

说到“玉门关”与“阳关”,大家也许并不陌生,在历代文人墨客的笔下,它们早已超越地理坐标的意义,成为寄托家国情思的文化意象。这两座千古雄关自设立之初,就如同矗立在大漠边陲的双璧,不仅守护着万里疆域,更见证着无数戍边吏卒“黄沙百战穿金甲”的忠诚坚守。

敦煌 简牍 悬泉 汉简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 2025-06-08 15:59  6

字字不提借!两千年前的“借粮文学”有多委婉

说到“玉门关”与“阳关”,大家也许并不陌生,在历代文人墨客的笔下,它们早已超越地理坐标的意义,成为寄托家国情思的文化意象。这两座千古雄关自设立之初,就如同矗立在大漠边陲的双璧,不仅守护着万里疆域,更见证着无数戍边吏卒“黄沙百战穿金甲”的忠诚坚守。

文学 简牍 悬泉 汉简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 2025-06-08 14:05  6

《简牍探中华》带你读2000多年前的“借粮信”

说到“玉门关”与“阳关”,大家也许并不陌生,在历代文人墨客的笔下,它们早已超越地理坐标的意义,成为寄托家国情思的文化意象。这两座千古雄关自设立之初,就如同矗立在大漠边陲的双璧,不仅守护着万里疆域,更见证着无数戍边吏卒“黄沙百战穿金甲”的忠诚坚守。

蹴鞠 简牍 悬泉 汉简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 2025-06-08 08:39  5

兰州城关区文明实践铸就基层治理新风貌

近年来,兰州市城关区立足区域实际,坚持整体谋划,统筹各方资源,通过培育示范品牌、深耕文化传承创新、完善服务机制等一系列务实举措,大力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积极探索出一条契合发展的文明实践路径,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坚实支撑,注入了强劲动力。

兰州 基层 城关区 兰州城关区 汉简 2025-06-04 17:32  5

持续加强简牍保护利用

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视察时强调,“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推动文化创新发展”。简牍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存,见证、承载着悠久历史。甘肃汉简不仅是研究两汉时期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领域的第一手文献,更是甘肃省打造文化强省的重要载体

甘肃 两汉 简牍 汉简 甘肃汉简 2025-05-23 09:12  5

长沙走马楼汉简:行书和章草字体,最迟到汉武帝初期时就已经出现

长沙走马楼汉简,2003年出土,所出土简牍数量共1000多枚。据专家考证,这批竹简的书写时间为汉武帝初期。换句话说,走马楼西汉简牍的书写年代,比山东省临沂市银雀山汉简、湖北省随州市孔家坡汉简等资料稍晚一些,与成都天回老官山医简等简牍大致为同一时期。

字体 行书 汉武帝 汉简 章草 2025-05-21 17:28  7

汉,唐,明,清,四大王朝谁最强?

当敦煌藏经洞的唐写本遇见台北故宫的清宫档案,当西安大明宫遗址的鸱吻与北京明十三陵的石像生隔空对话,四大王朝的基因密码正在21世纪的文化实验室中重新解码。我们试图穿透“强汉盛唐”的宏大叙事,在制度根系、经济血脉、文化神经、边疆骨骼四个维度,解构中华文明最具代表性

王朝 汉朝 万历 汉简 理藩院 2025-05-17 16:08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