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唐非彼唐,“大唐通宝”铜钱是何方铸币及价值如何?
公元937年,徐知诰(889-943年)篡夺后吴皇位称帝,自称为唐宪宗李纯(唐朝第12位皇帝;778-820年)后裔并改名为李昪,定都金陵(今南京),建国号唐(史称南唐)。而此时唐朝(618-907年)已经灭亡了三十年。
公元937年,徐知诰(889-943年)篡夺后吴皇位称帝,自称为唐宪宗李纯(唐朝第12位皇帝;778-820年)后裔并改名为李昪,定都金陵(今南京),建国号唐(史称南唐)。而此时唐朝(618-907年)已经灭亡了三十年。
中国旧式天文学颇具神秘性,《易》曰:“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在“天人合一”、“君权神授”的思想背景下,“帝王们认为天象与皇家的兴亡和政治的臧否有着直接的关系,是政治的外化和参照”,即“阴阳之精,其本在地,上发于天”,明君会因天象异常而三省己身,修德修政,
作者边昱,古泉文库特约撰稿人。已出版著作有《光绪宝津局制钱》《听泉——咸丰大钱蠡测》,即将出版的作品有《中国货币史辑要》《光绪货币论》与《中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货币简史》(暂定名)。此文系节选原文缩略刊载。
在广西玉林,有一位杨先生,他家中珍藏着一枚光绪年造丙午户部大清铜币十文阴阳错版币。这枚钱币并非市面上常见的普通藏品,而是从杨先生的祖上代代相传下来的。杨先生的祖上在光绪年间曾是当地的大户人家,家境殷实,生活富足。当时,社会动荡,钱币种类繁多,而这枚错版币的出现
在广西玉林,有一位杨先生,他家中珍藏着一枚光绪年造丙午户部大清铜币十文阴阳错版币。这枚钱币并非市面上常见的普通藏品,而是从杨先生的祖上代代相传下来的。杨先生的祖上在光绪年间曾是当地的大户人家,家境殷实,生活富足。当时,社会动荡,钱币种类繁多,而这枚错版币的出现
在长沙,有一位对古钱币情有独钟的武先生。他的收藏故事,要从多年前在乡下的一次经历说起。那年,他回到乡下老宅,打算整理一下许久未住的房子。说起这枚钱币的来历,还有一段不为人知的往事。据武先生回忆,当时在乡下,他经常和村里的老人聊天,了解当地的历史和文化。有一次,
在长沙城南的老巷里,住着一位醉心古泉的武先生。他的收藏之路,始于十多年前在老家的一次偶然发现。当时武先生常去乡间走访,收集散落的老物件。一日在邻村农户家做客,见主人用一枚古铜钱包着腌菜坛子,铜钱上的 "中" 字印记引起了他的注意。农户说这是祖上传下的 "老铜板
在长沙,有一位对古钱币情有独钟的武先生。他的收藏故事,要从多年前在乡下的一次经历说起。那年,他回到乡下老宅,打算整理一下许久未住的房子。说起这枚钱币的来历,还有一段不为人知的往事。据武先生回忆,当时在乡下,他经常和村里的老人聊天,了解当地的历史和文化。有一次,
拍品描述:902年湖南省造光绪元宝当十黄铜元红铜试铸样币,短撇“铜”圆点花版,属德国试铸样币性质,未正式发行,存世稀少。湖南省造光绪元宝当十作为清朝晚期铸造的机制币,收藏者有一定数量,前期国内各区域都有实力型买家介入光绪元宝板块,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市场供货量,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福建官局造闽关光绪元宝每枚当制钱十文铜币,是晚清福建铸币的珍稀品种。该币铸造于福建铜元东局(即闽海关铜币局),该局同年七月开机铸造,年底即关停,因开铸时间短、机器落后且操作不熟练,铸量稀少,仅铸有十文铜币。此币正面珠圈内镌汉文“光绪
正面特征:币面中央珠圈内镌刻“贰仙铜币”四字,字体端庄秀丽,珠圈上方环列“中华民国七年”纪年,下方镌刻“广东省造”纪地,文字排列紧凑有序。币缘以细密的连珠纹装饰,工艺精湛,彰显出民国时期铸币技术的成熟。背面特征:中央珠圈内为阿拉伯数字“2”,象征币值,珠圈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