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鸣曲式是一种“西方思维方式”吗?
在今天的音乐课堂中,无论是西方音乐学院,还是中国的作曲系、钢琴系,奏鸣曲式都几乎是一个绕不开的关键词。每一位初学作曲的人,都要学会如何设计呈示部、发展部和再现部;每一位钢琴演奏者,在弹奏莫扎特、贝多芬时,也都必须理解这种结构背后的“逻辑”。表面上,它似乎只是音
在今天的音乐课堂中,无论是西方音乐学院,还是中国的作曲系、钢琴系,奏鸣曲式都几乎是一个绕不开的关键词。每一位初学作曲的人,都要学会如何设计呈示部、发展部和再现部;每一位钢琴演奏者,在弹奏莫扎特、贝多芬时,也都必须理解这种结构背后的“逻辑”。表面上,它似乎只是音
有一次,我深夜加班回家,电梯里空无一人,耳机里随机播放了一首古典音乐。
在人生的漫漫征途中,我们每个人都是普通的个体,就像广袤夜空中的一颗平凡星辰。妈妈也是普通人,她虽深爱着我们,却无法直接赋予我们成功。因此,我们的幸福,大部分要靠自己去努力争取。
一股熟悉的无力感从胃里翻涌上来——那个“我是不是真的不行”的声音,又开始在脑子里循环播放。
一位是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过渡时期的音乐巨匠,以雷霆万钧之势打破传统;一位是浪漫主义早期的天才诗人,用细腻笔触勾勒情感的深邃。尽管两人实际相处的时间短暂如流星划过天际,但他们之间跨越生死的精神共鸣,却在音乐史上谱写出了一段震撼人心的传奇篇章。
贝多芬一生共创作了32首钢琴奏鸣曲,这一系列奏鸣曲是继巴赫的《平均律键盘曲集》后钢琴艺术史上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当时的钢琴在主要构造上与现代钢琴已基本一致,但对于贝多芬时代的人来说,这还是一个崭新的乐器,音响上的潜力等着作曲家去开发,而这32首奏鸣曲便呈现出了完
莫赖斯将这些图像数据与1888年记录的颅骨测量数据结合研究。在完成基本测量后,他参考了约瑟夫·卡尔·施蒂勒(Joseph Karl Stieler)于1820年所绘的贝多芬肖像,为复原图添加了服饰和发型等细节。
尽管以古典音乐大师身份闻名,贝多芬的坏脾气同样深入人心。英国作曲家马克・威格斯沃斯曾在博文中直言:"他确实易怒、邋遢、笨拙、粗鲁,甚至有些厌世。" 这种形象常出现在历代肖像画中,画里的他总是眼神冰冷、不苟言笑。而巴西专家西塞罗・莫赖斯基于波恩贝多芬故居提供的
埃里克·侯麦(1920—2010),法国电影编剧、导演、制片人,作品有“六个道德故事”“喜剧与格言”“四季故事”等系列影片;也是电影评论家,曾任《电影手册》杂志编辑;同时还是电影理论作家,著有《美的趣味》《希区柯克》《茂瑙的浮士德》等著作。他是法国新浪潮电影的
5月20日,上海交响乐团与上海市教育委员会联合黄浦区、徐汇区人民政府等共同启动“上海医药邀您共创未来——2025上海夏季音乐节”(MISA),并正式公布节目阵容。作为“上海之夏”城市定制活动的重要项目,本届音乐节以“写给未来”为主题,融合多元艺术形式与环保理念
5月20日,上海交响乐团与上海市教育委员会联合黄浦区、徐汇区人民政府等共同启动“上海医药邀您共创未来——2025上海夏季音乐节”(MISA),并正式公布节目阵容。作为“上海之夏”城市定制活动的重要项目,本届音乐节以“写给未来”为主题,融合多元艺术形式与环保理念
作曲家到晚期,除了对人生、命运的思考外,还要面对的问题之一,就是“固守传统还是面向现代”。答案,在他们晚期的作品中都能找到。作为艺术生命力持久的演奏家,一生对作品的观照和思考也定会随年龄增长而改变。大部分演奏家晚年的音乐更能引人入胜,四两拨千斤的巧思蕴含着余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