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内江市委党史地方志研究室调研“寻找抗战‘女娃兵’”工作
2025年8月12日,内江市委党史地方志研究室副主任冯平带队,前往资中县开展抗战宣传调研,召开“全国范围寻找资中抗战‘女娃兵’”座谈会,指导“抗战‘女娃兵’”视频拍摄。四川广播电视台全媒体新闻中心张晓磊团队,资中县党史地方志研究室主任朱兴勇,资中县档案馆副馆长
2025年8月12日,内江市委党史地方志研究室副主任冯平带队,前往资中县开展抗战宣传调研,召开“全国范围寻找资中抗战‘女娃兵’”座谈会,指导“抗战‘女娃兵’”视频拍摄。四川广播电视台全媒体新闻中心张晓磊团队,资中县党史地方志研究室主任朱兴勇,资中县档案馆副馆长
搜集、保存地方志资料,做好宣传利用是《地方志工作条例》赋予地方志部门的重要职能职责。历史上,地方志资料因其学术性、专业性强等特点,主要供专业人士查阅,给人以神秘、难懂的刻板印象,使得其很大程度上处于“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状态。近年来,成都方志馆在创新方式开展地方
2025年第2期《巴蜀史志》刊登成都市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地情开发利用处处长徐强、信息化及资料处邓芳撰写的文章《成都方志馆探索创新地方志资料建设的方法路径》。本文总结了成都方志馆在创新方式开展地方志资料收藏收集、挖掘利用、展示宣传等方面做的一些有益探索和尝试,对方
盛世修志、志载盛世。地方志横陈百科,被称为“一域之全史”,作为中国独有的文化宝藏,不仅是留存时代印记的重要方式,更是传承历史文脉的重要载体。然而,千百年来,方志以纸质书为唯一载体,因其体量庞大、形式单一,长期“藏在深闺无人识”,新时代的地方志必然要一改“青灯黄
6月27日,呼和浩特市城市规划展示馆内,呼和浩特全市首个"方志驿站"正式揭牌向公众开放。这一文化惠民项目由自治区党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与呼和浩特市档案史志馆联合打造。
村镇志的编纂历史悠久,从现存最早的镇志——南宋常棠的《澉水志》算起,距今已有近千年历史。编修村志古已有之。现存最早的村志是康熙二十四年(1685)郎遂编纂安徽池州《杏花村志》。乾隆年间,《杏花村志》被编入钦定《四库全书》,成为古代万紫千红志苑中的一朵奇葩。
徐家汇是海派文化最重要的渊源之一。徐光启、马相伯等本乡先贤,是上海地区“海派学术”的肇端与始创。他们不是单单传播外来文化,而是把外来文化和传统学术交融,各取所长之后,融会贯通。
在第18个国际档案日活动来临之际,广安市广安区地方志编纂中心精心挖掘地情资料,与档案部门协同开展档案史志文化宣传。
为全面、准确记录甘孜州直部门重要工作动态与重大事件,留存详实的历史资料,甘孜州地方志办公室以“三强化”为抓手,扎实推进州直部门大事记编纂工作,目前已完成70余个州直部门大事记的编写,累计业务指导100余次。
5月22日,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四川省普通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主办的“第二届四川省大学生地方志知识竞赛”获奖结果公布。南充市方志馆校馆合作基地——西华师范大学和南充文化旅游职业学院的30名学子,在全省100余所高校近1.2万名参赛学生中脱颖而出,
2025年6月7日,中国地方志工作办公室(以下简称中志办)、中国地方志学会主办,江西省地方志研究院协办,九江市史志办公室、庐山市人民政府承办的中国地方志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论坛“书院文化与世界文明互鉴”分论坛在江西省庐山市举办。中志办党组成员、副主任杨建惠,江西
2025年6月10日,新龙县人民政府副县长蒲斌到县地方志办公室调研并进行座谈交流,认真听取乡镇村志、扶贫志编纂及“十五五”地方志规划编制情况汇报。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经过全体地方志工作者的努力,地方志工作范围得到了全面拓展,修正了过去方志工作领域的 “一本书主义”的认知误区,初步形成了方志、年鉴、地方史、方志馆、地情网、数据库、开发利用、学会、期刊、理论研究多业并举的发展格局。
地方志作为中华文明的“基因库”,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法治化建设与数字化赋能的“双轮驱动”下,这项绵延千年的文化事业焕发出蓬勃生机。2025年6月9日《中国社会科学报》第2版刊发《守正存根脉 开局启新章 地方志事业焕发出前所未有新活力》一
2025年6月4日,泸州团市委副书记曹真玮与泸州市委党史研究室(泸州市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副主任王健签署《深化合作协议》(简称《协议》),四川省及泸州市首届少先队名师工作室教师及有关人员30余人参加。泸州市委党史研究室(泸州市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副主任周琴围绕四渡
活动以成都优秀地域文化资源为核心,基于成都地方志书、年鉴、地情书籍、地方文献等地方志资料相关记载进行选题,推出兼具知识性、教育性与地方特色的系列课程,传播成都历史、地理、文化、风俗等知识,发挥地方志文化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助力地方文化保护与传承。
在新媒体蓬勃发展的时代浪潮中,成都市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以更好满足人民群众“读志”需求为导向,创新探索地方志宣传推广的实践路径。
为讲好修志故事,彰显方志情怀,2025年3月,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主办的公开发行期刊《巴蜀史志》面向社会各界开展“四川地方志与我”征文活动。活动开展以来,省内外史志专家、文化学者、文史爱好者,结合自身经历生动讲述个人关心修志事业、参与修志实践、坚守志者初心的
在新媒体蓬勃发展的时代浪潮中,成都市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以更好满足人民群众“读志”需求为导向,创新探索地方志宣传推广的实践路径。通过强化品牌塑造激活资源转化应用、夯实阵地建设提升服务能级、建强传播矩阵拓展覆盖维度,让承载城市记忆与文化根
人才是推动事业发展的第一资源。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强调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聚天下英才而用之。面对地方志系统人员编制紧张、专业人才短缺的突出问题,成都市地方志工作办公室(以下简称成都市地方志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