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孔肯雅热后遗症有哪些?会不会“人传人”?这些你应该知道
“基孔肯雅热”这个疾病的名称来源于非洲坦桑尼亚,原意是“弯腰驼背”,形容患者因剧烈关节疼痛而被迫蜷缩身体的姿态。麻烦的是,有部分病人可能会出现持续数月甚至数年的慢性关节痛,带来永远的健康影响。
“基孔肯雅热”这个疾病的名称来源于非洲坦桑尼亚,原意是“弯腰驼背”,形容患者因剧烈关节疼痛而被迫蜷缩身体的姿态。麻烦的是,有部分病人可能会出现持续数月甚至数年的慢性关节痛,带来永远的健康影响。
“基孔肯雅热”这个疾病的名称来源于非洲坦桑尼亚,原意是“弯腰驼背”,形容患者因剧烈关节疼痛而被迫蜷缩身体的姿态。麻烦的是,有部分病人可能会出现持续数月甚至数年的慢性关节痛,带来永远的健康影响。
今年夏天,部分地区发生的基孔肯雅热疫情引起较高关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会同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专家及时制定了《基孔肯雅热诊疗方案(2025版)》,将中医药内容纳入并开展培训,指导各地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中医药作用。
最近,基孔肯雅热在广东佛山等地引发关注,截止8月2日24时,佛山当日新增258例,累计报告7528例。与此同时,世界卫生组织专家也发出警报,提醒各国做好应对准备,避免疫情大规模暴发。
2025年7月27日0时至8月2日24时,广东全省新增报告2892例基孔肯雅热本地病例,未报告重症和死亡病例。
中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5日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据发布会介绍,对于基孔肯雅热疫情,中医治疗对各类人群都可以缓解关节疼痛症状,促进皮疹消退,稳定退热,促进疾病康复,而且安全性良好。
今年暑期,我国南方个别城市发生基孔肯雅热疫情。在今天下午召开的健康中国中医药健康促进主题发布会之“暑期中医药养生”专题发布会上,广东省中医院院长张忠德介绍,基孔肯雅热是由于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传播,临床表现主要是三联症—
张忠德称,基孔肯雅热是由于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是通过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的传播,临床上它的表现主要是三联症,发热、关节痛、皮疹。主要的治疗就是对症支持治疗。而基孔肯雅病毒对热很敏感,56℃30分钟可以灭活它;不耐酸、70%的乙醇、1%次氯酸钠、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6月20日晚通报,近日,该局成功查办全国市场监管领域直播电商“职业弹幕人”首案,对北京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开出10万元罚单。(6月23日中国之声)
“敦,大也;煌,盛也。”五月的敦煌,月牙泉畔的沙粒仍留存着千年文明的温度。5月30日,第四届文明交流互鉴对话会在此盛大开幕,汇聚了来自全球的文化精英与思想先锋。这座曾经见证驼铃商旅、梵音佛影的丝路古城,再次以其海纳百川的胸怀,承载起文化融合、思想融汇、感情融通
一场文旅医教融合的中医药主题儿童节嘉年华是怎样的?6月1日,广东省中医院携手朝天小学、文德路小学、体育东路小学三所广州名校,在改革开放地标白天鹅宾馆举办“岐黄护苗,培根铸魂”中医药文化推广活动。通过“文化+场景”创新模式,打造沉浸式教育实践。活动吸引了百余个家
“敦,大也;煌,盛也。”五月的敦煌,月牙泉畔的沙粒仍留存着千年文明的温度。5月30日,第四届文明交流互鉴对话会在此盛大开幕,汇聚了来自全球的文化精英与思想先锋。这座曾经见证驼铃商旅、梵音佛影的丝路古城,再次以其海纳百川的胸怀,承载起文化融合、思想融汇、感情融通
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累计举办7场主题活动,覆盖全年龄段受众超23万人次,给大家带来端午安康的中医养生密码。
近日,成都天府新区机场路一名环卫工人被拍到将废纸片从自携垃圾桶夹出扔至路面,随后捡起,全程由管理人员张某拍摄。该视频引发网友质疑“作秀摆拍”和形式主义。5月27日晚,成都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发布情况通报:因现场管理人员张某在工作检查过程中拍摄的照片效果不佳,张某要
市场监管总局等四部门联合印发文件,提出建设企业迁移“一件事”服务专区等七大重点任务,解决迁移过程中“多头申请、多次跑动”难题,进一步降低企业办事成本。
“用中性笔组装AWM-狙击步枪,90%超高仿真度,可发射,在学校就能做。”《法治日报》记者近日在某社交平台展示的视频里看到,3支普通的中性笔被拆解成笔杆、弹簧、笔芯、笔帽等零部件,在博主的重新组装下,不多时,一把迷你“笔枪”便完成了。(5月21日《法治日报》)
新修订的科普法于2024年12月25日施行,本次修法由原来的6章34条增加到8章60条,近50条内容被扩充和修订。(相关链接: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
新修订的科普法于2024年12月25日施行,本次修法由原来的6章34条增加到8章60条,近50条内容被扩充和修订。(相关链接: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
总有一种力量温暖着我们的心田,总有一种精神激荡在陇原山川。16日晚,由省委宣传部主办的2024年度“工行杯”感动甘肃·陇人骄子发布活动在兰州举行,1个集体和9名个人获评2024年度“感动甘肃·陇人骄子”称号。(5月17日《甘肃日报》)
“中医药膳及其文化发源于我国传统饮食文化和中医食养食疗实践,是我国传统医学理论与烹调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步入现代社会,中医药膳既坚守传统内核,又积极拥抱现代营养学、食品科学,实现了从古老养生智慧到现代健康产业的转变,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