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乐文化视野下的唐代乐府诗学研究
作为唐人乐府诗创作实践指导与经验总结的唐代乐府诗学,既是唐前乐府诗学的总结与发展,又是唐后乐府诗学的重要参照,是中国古代乐府诗学史上继往开来之集大成。结合唐代礼乐文化建设与乐府诗创作实际,对唐代乐府诗学进行全面梳理与系统研究,并借之探讨唐代乐府诗创作的发展轨迹
作为唐人乐府诗创作实践指导与经验总结的唐代乐府诗学,既是唐前乐府诗学的总结与发展,又是唐后乐府诗学的重要参照,是中国古代乐府诗学史上继往开来之集大成。结合唐代礼乐文化建设与乐府诗创作实际,对唐代乐府诗学进行全面梳理与系统研究,并借之探讨唐代乐府诗创作的发展轨迹
李文广先生专注于“祭孔大典”的保护与传承近四十年,作为该项目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他先后主持了历届曲阜孔庙祭孔大典、孔子后裔家祭、尼山春季祭孔大典及《孔子世家谱》颁谱大典等重大仪式,并赴全国各地文庙指导祭孔礼仪,为传播儒家礼乐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里头遗址,位于洛阳市偃师区,是学术界公认的中国最重要的古文化遗址之一。遗址被认为是夏朝中晚期的都城遗址,被誉“华夏第一王都”。出土的青铜爵是目前中国最早的青铜容器,绿松石龙形器更是闻名天下,被誉“华夏第一龙”。二里头文化距今约3800-3500年。
钟鼎回响千秋韵,章纹流转星汉通。东方美学以礼为经,以自然为纬,是清风拂过竹简的篆字,是明月浸透青瓷的冰纹,是流水篆刻山石的肌理,是云霞晕染织锦的华章。先哲对于宇宙的叩问在虚实相生之处回响,今人的澄怀观道将刹那芳华凝作永恒的诗行。美,既在器物形制之精微,更在文明
端午佳节之际,首都博物馆与北京大运河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东馆)携手河南博物院华夏古乐团,于5月31日至6月2日推出为期三天的“音·商——礼乐先声”公益演出活动。
今天,让我们聚焦于一位来自河南的高知女性——沐瑶(梅惠粉)。两年多前,一次偶然的机缘,让这位姓“梅”的女子与简称为“梅”的千年古邑闽清相遇。仿佛是命运的安排,沐瑶与闽清之间,有着不解之缘。
为系统转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取得的丰硕学术成果,让公众了解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和深厚根脉,陕西历史博物馆自2017年开始筹划“早期中国”系列展览,试图以彩陶、玉器、冶金三重视角解读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的伟大进程。其中,第一部“彩陶·中华——中国五千年前的融合与统
为系统转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取得的丰硕学术成果,让公众了解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和深厚根脉,陕西历史博物馆自2017年开始筹划“早期中国”系列展览,试图以彩陶、玉器、冶金三重视角解读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的伟大进程。其中,第一部“彩陶·中华——中国五千年前的融合与统
2025 年 5 月 11 日,一场汇聚学术智慧与文化魅力的盛宴 ——“周公有礼” 之 “礼乐天下” 系列活动在洛阳周公庙博物馆归心堂盛大启幕。此次活动由洛阳易经学会、洛阳河洛文化研究会、洛阳周公研究会、洛阳市慈善联合总会联合主办,洛阳周公庙博物馆、河南弘贯文
《乐记》是中国古代重要的音乐理论著作,现存于《礼记》中,成书于战国至汉初,相传为公孙尼子等先秦儒家所撰,西汉刘向整理。其核心思想强调音乐与社会伦理、政治的关联,主张“乐与政通”,认为音乐能反映社会兴衰,兼具教化人心、调和社会的功能,是儒家“礼乐文化”的理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