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吃上“文学饭” ——“文学之乡”清溪村印象
那年春节,得知在中国作家协会、湖南省委宣传部的支持下,村里要办作家书屋,卜雪斌决定辞去在外面矿山上收入不菲的工作,回到老家办“立波书屋”。立波,就是人民作家周立波,清溪村是周立波的出生地,他的代表作《山乡巨变》《山那面人家》,都以清溪村为创作背景地。从江西矿井
那年春节,得知在中国作家协会、湖南省委宣传部的支持下,村里要办作家书屋,卜雪斌决定辞去在外面矿山上收入不菲的工作,回到老家办“立波书屋”。立波,就是人民作家周立波,清溪村是周立波的出生地,他的代表作《山乡巨变》《山那面人家》,都以清溪村为创作背景地。从江西矿井
“‘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始终把作品质量放在第一位。我们特别害怕作家用概念化、图解化的方式来写小说。那种觉得只要主题、题材符合,作品就可以得到肯定的思维肯定是不对的。”6月10日,在由中国作协创研部、作家出版社、河南文艺出版社共同主办的“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
周立波蘸着湖南山乡的泥土味写成的《山乡巨变》,像一坛子陈年米酒,初尝是清溪乡的家长里短,细品却能咂摸出整个时代的醇厚。这部从1956年写到1959年的长篇小说,把镜头对准了1955年冬天湖南山坳里的变革——当县团委副书记邓秀梅带着合作社的蓝图走进清溪乡,那些祖
近日,侨乡新大众文艺社建设启动,广东网络文学(江门塘口)青创孵化中心共建签约仪式也在江门开平市塘口镇举行。这标志着江门以网络文学为载体,构建新大众文艺生态的战略布局。
近日,侨乡新大众文艺社建设启动,广东网络文学(江门塘口)青创孵化中心共建签约仪式也在江门开平市塘口镇举行。这标志着江门以网络文学为载体,构建新大众文艺生态的战略布局。
2019年,24岁的王亚妮面临人生抉择:是继续做高校辅导员,还是响应国家“电商进农村”号召返乡创业。看到乡亲们守着优质杂粮却苦无销路的窘境,她毅然选择了后者。
1938年的延安,黄土高原的风沙中走来一位戴着圆框眼镜的年轻人。周立波带着对革命的热情和对文学的执着,开始了他的创作生涯。这个湖南益阳走出的农家子弟,注定要用手中的笔记录下中国农村翻天覆地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