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拾远方,去寻找那些时光中坚守的美好:渔夫、银器——传承
一个周末,我站在旅行社的橱窗前,看着玻璃上倒映的自己。橱窗里,一张张色彩斑斓的海报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碧海蓝天、雪山草原、古城小巷......这些画面曾经那么熟悉,如今却恍如隔世。
一个周末,我站在旅行社的橱窗前,看着玻璃上倒映的自己。橱窗里,一张张色彩斑斓的海报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碧海蓝天、雪山草原、古城小巷......这些画面曾经那么熟悉,如今却恍如隔世。
1986年,中国西南滇藏线上,18岁白族青年寸发标牵着一匹驮满银料的老马,在海拔4500米的雪山垭口艰难前行。四处漏风的牦牛帐篷中,他裹紧羊皮袄,挥动锤子与银片碰撞,叮当声在峡谷里回荡许久——这是云南鹤庆银器匠人传承千年的生存仪式,也是寸发标的梦想起点。
上海2024年12月9日 /美通社/ -- 自 1830 年 Christofle 诞生以来,Charles Christofle 及其继承人将银这一珍贵的金属变为生活艺术的化身,映照时代的变迁,始终与现代生活并肩前行,处于设计的前沿。在这个节日季,来自巴黎的
假日 银器 christofle 2024-12-09 18:26 11
在北京服装学院,有这样一门备受学生欢迎的全校公选课《中外银器与首饰鉴赏》。课程覆盖全校7个学院的208名学生,学习成果形式多样,包括绘画、雕塑、工艺美术、服装设计、游戏创作 、信息交互设计、作曲、诗歌创作、钢琴演奏等30余种艺术门类。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和专业特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