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才是我们该追的“星”?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06 22:59 1

摘要:我最近老是在想一个问题:为什么有些明星能站在阅兵观礼台上,而有些明星却只能在家里看电视直播?这让我想起小时候学的那个物理定律——万有引力,质量越大的物体引力越强。放在明星身上,大概就是"实力"和"德行"的质量越大,被国家这个"重力场"吸引的力度就越强吧。

我最近老是在想一个问题:为什么有些明星能站在阅兵观礼台上,而有些明星却只能在家里看电视直播?这让我想起小时候学的那个物理定律——万有引力,质量越大的物体引力越强。放在明星身上,大概就是"实力"和"德行"的质量越大,被国家这个"重力场"吸引的力度就越强吧。

我记得有一次和朋友聊天,他问我:"你觉得明星和演员有什么区别?"我想了想说:"大概就像是烟花和恒星的区别——烟花绚烂一时,恒星却能照亮夜空几亿年。"

这大概就是我们这个时代最有趣的现象了:当娱乐圈里那些靠流量和颜值走红的"烟花"们还在为热搜排名争得头破血流时,真正有实力有品格的艺术家们却悄无声息地获得了最高规格的认可。

就像薛定谔的猫一样,在国家这个"观察者"打开盒子之前,谁也不知道自己到底算是死猫还是活猫。而9月3日这一天,盒子被打开了,结果一目了然。

综观当下娱乐圈之现状,可分为几个层面来看:

其一,流量至上之怪象愈演愈烈。观今日之娱乐产业,动辄以微博粉丝数量、短视频点赞量为衡量标准。某些艺人仅凭一张脸便可坐拥千万粉丝,一条广告收入数百万元,而真正之演技功底却乏善可陈。据统计,当前娱乐圈中所谓"流量明星"之年收入,竟可达资深演员之数倍乃至数十倍。

其二,德艺双馨者反遭冷落。反观那些深耕演技、品行端正之艺术家,虽有扎实功底,却因不善炒作、不愿迎合而被边缘化。如张凯丽、甄子丹等实力派演员,虽作品质量上乘,但商业价值远不及那些"小鲜肉"。

其三,公众审美标准正在悄然转变。近年来,网民对"德不配位"明星之抵制愈发强烈,而对有实力有品格艺人之追捧日渐高涨。

要理解当前娱乐圈乱象与国家认可标准之间的巨大反差,我们需要从几个维度来分析这个复杂问题。

从经济角度看,资本逐利本性驱动了流量经济的畸形发展。投资方追求短期回报最大化,自然倾向于选择那些能够快速变现的"流量明星"。一部网剧只要有足够的话题热度,哪怕口碑再差也能获得可观收益。然而,这种模式忽略了文化产品的长远价值和社会责任。如果我们将文化产业比作农业,那么流量经济就是在进行掠夺式的耕作,短期内可能获得高产,但必然导致土地贫瘠。

从社会层面而言,互联网时代的信息传播机制放大了这种扭曲。算法推荐系统倾向于推送能够获得更多点击和互动的内容,而年轻用户的猎奇心理又为低质量内容提供了土壤。

在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人们渴望通过追星来获得身份认同和精神寄托。但是,当偶像本身缺乏精神内核时,这种追求就变成了空中楼阁。既然我们无法阻止年轻人追星的天性,那么就应该引导他们追求真正值得敬仰的偶像。

传统的"十年磨一剑"被"十秒成网红"所取代。但是,技术进步本身是中性的,关键在于如何运用。同样的平台,既可以造就哗众取宠的网红,也可以成就像董宇辉这样有文化内涵的知识型主播。

说到真正值得追的明星,我想起杜江这个人的故事。杜江今年三十几岁,算不上什么大腕儿,但在这次阅兵观礼中,他的出现让很多人眼前一亮。

他为了演好军人角色,他真的跑到部队里去体验生活,跟着战士们一起训练,一起吃苦。那些个俯卧撑、单杠、跑步,他一样没落下。晒得黑不溜秋的,手上都是茧子,演出来的军人形象特别有说服力。不像有些演员,连军姿都站不直,还要演什么铁血硬汉。

杜江有句话说得特别好:"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有一天能有资格去观看阅兵仪式。"

再说说甄子丹,年轻时候练武,中年拍戏,到了这个年纪还在琢磨怎么把中国功夫拍得更好看。《叶问》里那句"中国人不是好欺负的",说得多有底气!他在采访里说过:"我从小就知道身上流的是什么血。"

最让我感动的还是张凯丽老师。这位老太太站在观礼台上,眼泪止不住地流。她说:"生在华夏简直太幸运了。"

这些人有个共同特点:都不是靠脸吃饭的,都是凭本事站稳脚跟的。他们或许没有千万粉丝,没有天价代言,但他们有更珍贵的东西——真才实学和一颗赤子之心。

现在的年轻人总说找不到偶像,其实偶像就在眼前,只是被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遮住了眼睛。真正的偶像不是在红毯上摆pose的,而是在自己的岗位上踏踏实实干活的。

然而,我们不得不问:当德不配位的流量明星占据了娱乐圈的半壁江山时,我们的文化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当一个连台词都念不清楚的演员能够拿到天价片酬时,我们的价值标准到底在哪里?

这些现象的背后,暴露的是我们这个时代深层的精神贫困。

我们一边高喊着要文化自信,一边却在追捧着毫无文化内涵的偶像;我我们一边怀念着过去的"德艺双馨",一边却在纵容着现在的"德艺俱无"。

更可悲的是,这种扭曲的价值观正在毒害着我们的下一代。当孩子们看到那些毫无才华的网红能够一夜暴富时,他们还会相信"书中自有黄金屋"吗?当他们看到那些靠颜值走红的明星能够获得万千追捧时,他们还会重视内在修养吗?

我们的媒体也难辞其咎。为了流量,为了点击率,为了广告收入,一些媒体不惜制造话题,炒作绯闻,将本应该传播正能量的平台变成了传播负能量的温床。他们一边抨击着娱乐圈的乱象,一边又在推波助澜地制造着更多的乱象。

最令人痛心的是,那些真正有才华、有品格的艺术家却被边缘化。他们或许没有流量,没有话题,没有绯闻,但他们有的是真才实学,有的是人格魅力,有的是社会责任感。然而,在这个浮躁的时代,这些珍贵的品质反而成了"包袱"。

回望历史长河,每一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文化符号与精神偶像。春秋时期的孔子,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影响了中华文明两千多年;唐代的李白杜甫,用诗歌的力量诠释了盛世的辉煌与个体的情怀;近代的梅兰芳,在民族危亡之际用艺术的方式维护了文化的尊严。

9月3日阅兵观礼台上的那些身影,恰恰代表了新时代的文化符号。他们或许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文化名人,但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当代中国的精神风貌:雷军代表着科技创新的力量,董宇辉体现了知识传播的价值,杜江展现了新时代军人的形象,甄子丹传承着中华武术的精神。

说了这么多,其实娱乐圈的乱象也没有那么可怕。人类历史上每一次文化的迷失,最终都会找到回归的路径;每一次价值的混乱,最终都会重新建立秩序。正如潮水有涨有落,文化也有起有伏,这是自然的规律,无需过分担忧。

9月3日那个庄严的观礼台,其实就是一面镜子,照出了什么是真正值得追求的人生。当我们看到雷军为科技创新而奋斗,看到董宇辉为文化传播而努力,看到杜江为角色而付出,看到甄子丹为传统文化而坚守时,我们内心深处那个最真实的自己也会被唤醒。

最有趣的是,真正优秀的人往往都很谦逊。他们不会高高在上地俯视众生,而是会平等地与每个人交流;他们不会炫耀自己的成就,而是会分享自己的经验;他们不会要求别人崇拜自己,而是会鼓励别人成为更好的自己。

我相信,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什么是真正的偶像,什么是值得追求的人生。正如那句老话说得好:"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有真才实学的人,有高尚品格的人,有家国情怀的人,终究会得到应有的认可和尊重。

来源:爱笑橘子2h4一点号

相关推荐